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引、育、留”激活乡村人才“一池春水”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选调生 邹云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乡村振兴,人才是核心驱动力。在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一系列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基层组织部门需深刻领会文件精神,以真心、用心、暖心为出发点,种好鸾翔凤集“梧桐树”,全面推进引才、育才、留才工作,方能引凤来栖、育凤高飞、筑巢留凤,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以真心拓宽引才路径,千方百计“引凤来栖”。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基层组织部门要不断拓宽乡村引才途径,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做到统筹兼顾、精准施策。一方面,要广开“贤”路,面向全社会广泛吸纳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打破传统引才观念的束缚,摒弃唯学历、唯资历的选人标准,拓宽引才视野,积极挖掘“土专家”“田秀才”,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将其纳入乡村建设的“人才库”,不断壮大乡村人才“蓄水池”。另一方面,要精准发力,针对乡村特色产业、农业科技、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精准引进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以伯乐相马之心擦亮识才慧眼,创新“云对接”“感情牌”等人才招引方式,引导人才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激发乡村招引人才的源头活水。

以用心创新育才模式,精准施策“育凤高飞”。人才工作,基础在引进,难点在培养。随着人才抢夺战日益白热化,人才已不能再停留在引进阶段,育才是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精心培育,才能让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乡村发展的需求。基层组织部门要坚持“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原则,加快提升乡村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育才“好摇篮”。要注重实践教学,鼓励人才参与乡村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让人才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积累经验,通过干中学、学中干,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行家里手。要加强乡村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建立人才跟踪培养机制,定期对人才进行回访和再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以暖心优化留才环境,想方设法“筑巢留凤”。林茂则鸟栖,家暖则心安。留住人才是人才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基层组织部门想要让人才安心扎根乡村,就必须打造拴心留人的“温馨港湾”,才能构建人才集聚的“强大磁场”。要加大对乡村人才的扶持力度,设立乡村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奖励和项目扶持,出台住房补贴、生活补贴、创业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要建立乡村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人才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条件,提升乡村的生活品质。要定期开展乡村人才走访慰问活动,关心人才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状况,让人才感受到乡村的温暖与关怀,真正把乡村当成自己的家,最大程度地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确保人才引得进、育得优、留得住。

发布人:岭南侨苗 发布时间:2025-4-11 09:56 收藏 阅读人次:2798

初审:林竹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