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来到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女埠街道汇潭村,我开启了为期近两年的驻村锻炼之旅。这片基层沃土,既充满机遇,也遍布挑战,就像一幅等待我去精心描绘的宏大画卷。驻村以来,我在桩桩件件的驻村事务中,努力汲取养分,以蓬勃朝气、深厚底气、昂扬锐气实现自我赋能与成长。
于民生“实事”中挺膺“实干之姿”,蓬勃成长朝气。汇潭村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是名副其实的大村。由于地理位置分散、信息传递不畅等原因,许多村民的需求和声音难以直接反馈到村委及上级部门,这成为制约村庄发展的重要瓶颈。面对这一困境,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深入基层,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因此,我主动出击,开展“干群连心大走访”活动,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走进每一户人家,倾听他们的声音。在走访过程中,有部分农户向我反映,甘蔗田里的泥土路,种植生产运输都很不方便。一捆甘蔗重的能达到60多斤,下雨天泥土路很泥泞,电瓶车、汽车都很难运输,希望能建设一条机耕路。我收集到村民需求后,立即与村“两委”成员进行沟通,并在街道相关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整理相关材料并成功申请到了“一事一议”项目。2024年,这条机耕路硬化工程终于完成,长度约510米,宽度有4~5米,惠及周边农户近100户,村民种植甘蔗、运输甘蔗、销售甘蔗都方便了很多。
于共富“难事”中挺膺“攻坚之姿”,厚植成长底气。初到基层时,面对陌生的村情民风,虽然内心满是热情,却不知该从何处发力。如何用自己的所学所知、所见所闻赋能村庄发展成了我压在心头的“巨石”。村书记见我状态不佳,宽慰我:“小孙,刚来村子还不太适应吧,正常的。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先走走看看了解了解情况,从小事慢慢做起。”机缘巧合,甘蔗成熟之际,汇潭村共富工坊的运营商突然退出,一时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接替者。这个棘手的问题,便成了我推进工作的“攻坚点”“着力点”,成为我助力乡村振兴、强村共富的“切入口”“突破口”。我在青年干部座谈会上大胆提出建议,引起了街道主要领导的关注。之后,陪同领导到村调研,一步步种下了“村集体自主经营”的“种子”。考虑到村“两委”成员年纪偏大,共富工坊经营经验有短板,我组织村“两委”到金华开发区罗埠镇越溪村取经学习运营模式;针对村里甘蔗包装设计美观性不足的问题,在街道领导的支持指导下,我积极对接设计公司与制作厂商,最终成功落地十余款甘蔗、红糖及红糖小吃的标签与包装;当共富工坊产品销售遇阻、渠道受限时,我主动出击,对接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兰溪市高速服务区等,成功促成销售额近十万元,为强村共富注入一丝绵薄之力。
于品牌“要事”中挺膺“宣传之姿”,汇聚成长锐气。汇潭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清甜可口的甘蔗、非遗古法红糖、绵延数公里的江岸线,都堪称一绝。每到秋冬季节,来到汇潭村的人都能欣赏和感受到“千亩青纱帐,百里红糖香”的美丽图景。然而,村庄却因缺乏宣传,影响力仅限于周边县市范围。立足“把汇潭品牌打出去、让汇潭名气走出去”这个“关键点”,在甘蔗成熟季我积极对接金华日报记者,在金华电视台“百姓零距离”节目上宣传汇潭,吸引更多观众了解到汇潭这个美丽的村庄;同时,我精心编辑了“来女埠,赴一场甜蜜约会”等图文,将汇潭的甘蔗、红糖美食以生动的笔触展现出来,这些图文被采用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转发;踊跃向共产党员网投稿,围绕汇潭村的发展、特色等撰写了多篇文章;对接专业摄影师,邀请前来拍摄甘蔗、红糖制品等素材,精心整合制作成宣传视频,全方位展示汇潭风貌;积极与市交投旅游开发公司沟通协调,成功开展了亲子游活动,吸引了近100人参与……随着宣传工作的持续推进,汇潭村的知名度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在促进甘蔗、红糖等特色产品销售的同时,也为村民增加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在汇潭村的时光,如诗如歌,每一件实事、难事、要事,都是我与这片乡土的深情对话。我将带着这份炽热的乡土情怀,把成长的力量融入每一寸土地,续写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