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执《规划》妙笔 绘就乡村振兴锦绣图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板桥乡金桥村 王雨晨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必须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广大党员干部当深研细悟《规划》要义,秉持热忱之心与坚毅之志,携手共绘乡村振兴的“锦绣图”。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绘就农业强基图。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加快建设我国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领悟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坚持“藏粮于地”,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守牢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发挥种粮大户中党员的示范引领及带动作用,完善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体系,监督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和各村加强土地“非农化”“非粮化”和撂荒地治理,着力盘活一批“闲置资源”,并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切实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坚持“藏粮于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搭建农业“产学研”合作平台,邀请专家学者、种粮大户、企业能手等为农户开展经验分享、技术培训等,切实提高农户种粮能力和数字化素质。引入智能化农业生产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推动农业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将“数字生产力”转化为挑稳农业“金扁担”的新动能、新优势,农业发展保量更要求质,用“平川沃野望不尽”换来“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丰收喜悦。

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绘就乡村繁荣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规划》主要目标要求实现“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健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延伸拓展,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找准“产业兴旺”的切入口,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百花齐放”“百业俱兴”。立足本土农业农村资源禀赋,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党员干部要聚焦特色,选优培强一批本土特色产业,在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把“土资源”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把“土特色”变成农业综合效益提升的“金招牌”;强化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龙头企业为“链主”带动其余中小企业实现“协同”发展,抓好“农业+互联网”“农业+文旅”“农业+康养”“农业+教育”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契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致富锦囊”在农民手中攥得更紧,用奋斗之志、实干之姿换来群众幸福生活的不断“升温”“加码”。

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绘就乡村生态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规划》文件亦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提出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怀揣“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决心信念,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持续发力,努力实现“乡村颜值”与“幸福指数”的协同提升。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治污、治乱、治脏行动,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提升绿色饱和度,改善生态环境,守牢绿水青山;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眼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逐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施“乡风文明”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勾画出一幅田园乡村文明秀美、农民生活幸福美好的现代化农村新图景。

发布人:来岁昭昭 发布时间:2025-4-17 09:40 收藏 阅读人次:4626

初审:邱莫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