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半载记:愿作春泥滋沃土 不教青春负良田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网岭镇北联村选调生 严鑫如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日月流转,时序交替,转眼间我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网岭镇北联村驻村任村书记助理已半年有余。2020年9月,初入母校湖南大学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深情寄语深深镌刻在我心间;2024年8月,带着这份嘱托,我满怀坚定地踏入北联村这片充满希望的乡村沃土。驻村半年,岁月沉淀成长,“基层新兵”的稚气渐消,厚重的泥土气、灶膛的烟火气深染衣袂,新时代选调生的责任与担当在躬耕实践中愈发清晰可触。

坚定理想信念,心怀为民赤诚强根基。湖南民间流传着“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的说法,初入远隔家乡150余公里的北联村,听到地方特色鲜明的方言时,我感到不知所措。入户走访时村民用方言和我拉家常,我只能窘迫地摆手解释,难以挖掘群众诉求;参与屋场会遇到方言讨论,我常常事后补问,无法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传达建房政策时,我也仅会用普通话讲书面语,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我想方设法突破“语言关”,随身携带一个“土话本”,在听故事、唠家常的过程中观察本地人的发音、语气等,记录下工作中可能会用到的、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方言俚语,在面对老年群众时主动用半生不熟的本地话“磨嘴皮子”,基层宣讲时尝试用“土话”讲政策,让初心在方言土语中传递温度。基层是理想信念的“试金石”,未来之路,或许仍会有“听不懂的方言”“啃不下的硬骨头”,但只要心怀赤诚,将理想信念融入帮群众跑腿的每一步,就一定能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走出一条带着泥土芬芳的奋斗之路。

厚植为民情怀,着力“向下扎根”察民情。“青年应该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青春之花应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刚来驻村时,村民总是问起我的身份:“咯是哪个噻?”而时至今日,一声声亲切的“小严”从田间地头传来,承载的不仅是称呼的转变,更是群众对我从陌生到信赖的深情厚谊。驻村以来,我主要开展了两项行动,一是贯彻“脚步丈量千亩地,民情遍访百家门”的方法开展“大调研”,北联村下辖27个小组,耕地面积3289亩,我制定了详细的定期走访计划,每周必须走访至少两个组,走村入户调研,了解北联村的产业基础、民生痛点与发展潜力;二是树立“挽袖躬耕泥土里,倾心服务细微中”的理念落实“微服务”,我融入群众队伍中学农机、干农活,慰问困难群众和老党员,做到既能坐在办公室写材料,又能挽起裤脚踩泥地。选调生既要常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做时时惦记群众的“小棉袄”,体察民情民意,与群众打成一片;又要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做服务群众的“能干人”,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标尺,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精准施策的任务书。

践行实干担当,聚焦“急难愁盼”解民忧。在与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渐渐听懂了他们对“惠民成果”的期待。对此,惟有迈开“实干”的腿,用行动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我主动请缨在党课上用“百姓话”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拜“田秀才”“土专家”为师克服经验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受村民委托办理好分户证明、代缴医保等民生小事,随村党组织书记到引进企业的一线商合作、谈合同,为村里撰写数篇村情报告、计划愿景、项目申请等。新时代选调生应以“出实招、做实事、谋实效”为行动指引,始终紧扣问题关键,直面难题、动真碰硬,在破解群众急难愁盼中经风雨、长才干,勇于“啃难啃的硬骨头”、敢于“接烫手的山芋”,以“铁肩膀”扛起责任,以“硬脊梁”担住压力。既要怀揣“功成不必在我”的豁达胸襟,更要笃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让青春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乡村振兴的实干中绽放光芒。

发布人:选调生小严 发布时间:2025-4-22 00:04 收藏 阅读人次:1085

初审:向阳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