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农村基层干部履职尽责划出了清晰红线、提供了行动指南。作为乡村振兴“一线施工员”,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洁指数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幸福指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坚持把“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作为第一要求,做到以公正立信、以实干立行、以清廉立威,切实推动《规定》落实落细,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政治生态。
坚持把“自身正”作为从政第一准则,以公正立信。“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河南濮阳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在宅基地规划中,带头拆除自家老宅、主动选择边角地块,用“正人先正己”的行动诠释了“自身正”的深刻内涵。群众看基层干部,首先看是否行得正、坐得端,低保评定时能否抛开“人情簿”、项目分配中能否拒绝“关系网”、纠纷调解中能否不打“糊涂仗”,这些细节正是检验公心的试金石。要坚持把“正”的标准刻进骨子里,在小事小节中见党性,落实惠农政策时,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让优亲厚友的“微操作”寒了群众心;推进村级事务时,发扬“阳光议事”作风,让村务公开栏成为群众信任的明白账;面对宗族势力或利益诱惑时,敢于亮明公正标尺,以“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底气赢得群众信服。唯有以“正”立信、以“公”树威,才能让群众看到“干部身板正,政策执行才会硬”,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心骨。
坚持把“自身硬”作为履职第一担当,以实干立行。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没有硬肩膀扛不起千钧担。贵州遵义团结村原支书黄大发带领群众在悬崖上凿出“生命渠”,浙江余村村“老村长”鲍新民带头践行“两山”理论,这些基层先锋的共同特质,正是“自身硬”的生动注脚。农村基层干部的“硬”,既要有懂农业、会技术、善经营的专业素养,更要有敢碰硬、能破难、善创新的攻坚魄力。锻造硬肩膀,要在“三个一线”中锤炼本领,在政策落实一线当“明白人”,把中央一号文件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土办法”,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在产业发展一线当领跑者,主动学习电商直播、智慧农业等新技术,带领群众蹚出“土特产变金招牌”的增收新路;在矛盾化解一线当主心骨,面对历史遗留问题不推诿、不回避,将心比心的耐心和钉钉子的韧劲啃下“硬骨头”。唯有以硬脊梁挑起乡村振兴的千钧重担,才能让群众看到“干部有担当,发展有希望”。
坚持把“自身廉”作为干事第一底线,以清廉立威。“廉者,政之本也。”农村基层干部岗位虽小,却掌管着“三资”管理、惠民资金、项目审批等“微权力”,稍有松懈就可能沦为“微腐败”的突破口。从近年查处的案例看,个别干部在低保评定中吃拿卡要、在危房改造中截留克扣,这些行为看似微小,却直接啃食群众的获得感,损害党的形象。守住“廉”的底线,要算清“三本账”:算清政治账,明白“一次违纪就是一次政治塌方”,绝不为蝇头小利断送政治生命;算清民生账,深知“一分钱的截留就是对群众信任的伤害”,把每一笔惠民资金都变成群众的暖心款;算清家庭账,牢记“一人不廉毁全家幸福”,以家风正涵养政风清。要主动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推行“阳光村务”让群众扫码可查,在“三资”管理、工程招标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唯有以一尘不染的清廉本色取信于民,才能守护好基层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