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湖北枣阳:解锁新进公务员“全周期”成长密码

湖北省枣阳市委组织部 郭明婧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年来,湖北省枣阳市紧扣新录用公务员成长规律,坚持在萌芽期发现、成长期培养、成熟期使用,构建“分类培训、导师帮带、实践砺炼”全周期培养链条,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新进公务员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紧盯萌芽期,构建分类分层培训体系。围绕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实践操练三条路径,打造立体化培训体系,实现新录用公务员培训全覆盖。线上线下联动,夯实理论根基。依托“党校主阵地+云端平台”,科学设置政治理论、党史教育、廉政法规等必修课程,通过集中培训、湖北干部教育在线平台、“两微一端”等载体实现党校教学和“掌上学习”全覆盖,近两年累计培训966人次。按需施教分类,提升专业能力。针对不同岗位需求,搭建组工夜校平台,开设干部人事、机构编制、乡村振兴、机关实务等12期专题培训班,邀请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业务骨干、行业专家、部门领导授课,业务轮训覆盖6456人次。实践赋能教学,强化结果运用。创新“案例剖析+现场教学”模式,组织新录用公务员赴乡村振兴示范村、基层治理样板点、文化旅游新一线开展实地调研,累计形成调研报告24篇,推动理论学习向实践转化。

盯紧生长期,完善青蓝结对帮带机制。创新“导师帮带制”培养模式,推动新录用公务员从“职场新人”向“业务能手”加速转变。严选配优强对子,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作为导师的必备条件,采取“单位推荐+组织审核”方式,从科级干部、业务骨干中选聘导师367名。推行“1+1”结对、“1对多”组团模式(每名导师帮带人数不超过3人),让每一位新招录公务员都有一位师傅“领进门”。精准施策促成长,研究出台《新进公务员“青蓝结对导师帮带”能力素质提升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用人单位在培养原则、人员选配、责任落实等方面9大类具体职责。建立导师动态调整机制,常态化增补新入库导师和徒弟名单。截至目前,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的新录用公务员建立导师帮带关系538对。双向考核提质效,“一人一档”建立成长档案,纪实帮带情况及新进公务员思想作风、工作实绩、实践锻炼等情况。开展“师徒互评”,导师带教成效与评优晋升挂钩,学员考核结果作为转正定级依据。2024年,9名导师帮带成效显著获评“优秀导师”。

紧盯成熟期,拓宽成长立体实践渠道。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成长“练兵场”,推动新录用公务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壮筋骨。下沉一线蹲苗历练,安排新录用公务员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岗位锻炼,要求每年至少包联1个村(社区)、牵头解决1项民生难题。2024年,选派5名年轻干部驻村锻炼,30名年轻干部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推动解决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难题40项。上挂轮训拓视野。择优推荐54名综合素质强的公务员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参与政策制定、项目协调等工作。分批选派6名专业型干部到兄弟县市区和地区挂职,学习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先进经验。跨岗交流强本领。建立轮岗交流机制,鼓励用人单位内部交流,部门系统相互交流,通过轮岗培养多面手,实现年轻干部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2020年以来,134名新录用公务员年度考核获得优秀被嘉奖,56名新录用公务员被提拔至中层岗位。

通过全周期培养链条持续发力,枣阳市年轻干部培养实现量质齐升,未来将持续深化完善“培训—帮带—砺炼”闭环机制,培养年轻干部,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生力军。

发布人:努力的小明一定可以 发布时间:2025-4-22 09:50 收藏 阅读人次:1139

初审:霄冰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