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和网格员耐心调解,厘清了我们两家一直未能解决的房屋边界问题。”2025年4月23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振林街道二龙庙村,一起历时30多年的土地纠纷成功化解。为妥善处理这起纠纷,振林街道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和民警“懂法律、讲政策、会调解”的优势,促使纠纷当事人握手言和。这是振林街道深化“警格+网格”融合治理的生动写照。
自2025年1月起,振林街道全力整合基层网格警务资源,积极推动“警格+网格”双向赋能、同频共振,形成了警力向网格延伸、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向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有效达成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
警网融合 矛盾纠纷“不出格”
“这是协议书,如果大家都同意,就签上自己的名字。”4月15日,振林街道西花园社区网格员和社区民警,成功化解了向阳和谐园小区居民与商户之间因水网改造引发的矛盾纠纷。
原来,该小区居民与商户因水网改造后瓷砖的色差问题争执不断。社区依托“警网融合”优势,联合民警、网格员等力量,针对双方当事人开展多元调解。调解过程中,网格员和社区民警巧妙运用情理法,通过“背靠背”调解促成“面对面”和解。
自2025年1月启动“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机制以来,街道通过整合民警的法律专业优势与网格员的属地管理优势,形成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黄金拍档”,仅前四个月就成功化解60余起纠纷,实现矛盾不出网格的治理目标。
“民警不仅常驻社区,还担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居委会副主任。”振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俊卫表示,“网格员与民警的默契配合,让基层治理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警网联动 织就平安“防护网”
安全隐患排查领域同样彰显着警网联动的治理智慧。4月9日,在振林街道山水甲秀社区昌运花苑小区内,当网格员发现四楼住户违规飞线充电后,立即上门劝说,但屋内居民并不配合,称“自己心里有数,不用别人多管闲事”。
在网格员首轮入户劝说遭遇“闭门羹”后,社区联合派出所立即启动联合整治:民警负责法律震慑,网格员开展入户宣教,双管齐下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网格员还联合民警对辖区出租屋、“九小”场所内消防安全设施及应急疏散通道堵塞等隐患进行排查,并开展警示教育。
网格员的日常巡查如同灵敏的预警雷达,而民警的执法权限则有助于精准治理,两者配合实现了从风险发现到闭环处置的全链条管理。2025年1月至4月,19个村(社区)累计整改消防通道堵塞、违规充电等隐患80余处,织就了覆盖全域的安全防护网。
警网同行 宣传防范“添效能”
在防范宣传领域,网格员与民警的配合更显默契。针对电诈防范这个民生痛点,民警依托专业优势开设“反诈课堂”,通过剖析保健品诈骗、冒充公检法等典型案例提升群众反诈“免疫力”;网格员则走街串巷、上门入户手把手教老年人安装反诈APP,并利用微信群实时推送预警信息。同时,网格员与民警还联合开展防溺水、防范非法集资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
此外,网格员与民警还积极为“一老一小一青壮”群体,提供更多个性化多元化亲情化服务。“我年纪大了,行动也不方便,网格员和民警就上门给我办了身份证。”振林街道常青社区郭伏花老人竖起大拇指点赞道,“过去看见警车紧张,现在见到蓝制服安心,碰上红马甲暖心。”这种将专业执法力量与基层服务网络深度融合的模式,使平安建设既体现在看得见的隐患消除中,更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细微处。
如今在振林街道的街头巷尾,网格员与民警已成为群众最信赖的平安守护者。从化解陈年积怨到消除安全隐患,从反诈宣传到便民服务,警网融合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将抽象的“平安”概念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获得感。随着“警格+网格”机制的持续深化,这份平安“满格”的体验正在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