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教育铸魂、监督固本、问责肃纪“三维发力”,推动《规定》落地见效,让廉洁清风拂遍乡土阡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驾护航。
以教育铸魂,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心有所畏,方能言慎。思想教育是廉洁履职的第一道防线,唯有让《规定》精神内化于心,方能让基层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打造“沉浸式”学习教育模式,将《规定》学习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系统阐释、专题研讨、专家解读等方式,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要强化宣传引导,在村头巷尾设置“清风长廊”,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顺口溜解读《规定》条款;在农家书屋设立“廉洁角”,陈列典型案例剖析读本,让廉洁教育融入基层干部日常。推行“导师帮带制”,组织老党员、退休干部与年轻干部结对,通过“现身说法”传授廉洁履职经验,以“身边榜样”传递清风正气。建立“廉政档案”动态管理机制,将干部学习心得、廉政承诺纳入档案管理,定期开展“回头看”,及时查摆问题不足,让廉洁履职的思想弦时刻紧绷。
以监督固本,织密“不能腐”的制度笼子。监督是防止权力脱缰失控的“安全阀”,唯有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监督体系,才能让《规定》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积极打造“智慧监督”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补贴发放等关键领域进行动态监测,通过数据比对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做到抓早抓小抓关键。推行“阳光村务”工程,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资金使用等信息同步上传至“云端”,群众可通过手机扫码实时查看,实现“指尖上的监督”。建立“交叉监督”机制,打破地域限制,组织邻近村互相开展财务审计、项目检查,有效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建立健全“廉政观察员”制度,从乡贤、老党员、退伍军人、村民代表中选聘监督员,赋予其列席村“两委”会议、质询重大事项的权力,让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确保监督无死角、全覆盖。
以问责肃纪,形成“不敢腐”的高压态势。“惩一恶而劝百善。”严肃执纪问责是维护《规定》权威的关键,唯有以“零容忍”态度亮剑,方能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快查快处”机制,对群众反映的农村基层干部违规插手工程建设、虚报冒领补贴等问题,实行“专班负责、限时办结”,并进行公开通报,确保案件办理高效透明。推行“一案双查”制度,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倒查相关领导监管责任,以“双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开展“以案促改”专项行动,针对查处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制度漏洞,制定整改清单,推动完善村级事务管理、小微权力运行等制度,坚决堵住廉政风险的制度漏洞。打造“廉政警示课堂”,将庭审现场变为教育课堂,组织基层干部旁听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在触及灵魂中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制作“乡土版”警示教育片,用身边人、身边事敲响廉洁警钟,不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