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享有“地球彩带、世界花园”美誉的百里杜鹃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正值盛花期,景区内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绽放,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为助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动旅游服务提质增效,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坚持以党建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将党建阵地前移到旅游一线,在景区内设立“党员志愿服务驿站”,打造一批旅游服务“综合体”,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措施,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让游客在有温度的志愿服务中悦见花海之美、乐享人文之暖。
夯实景区一线“微堡垒”,亮品牌优服务。百里杜鹃管理区因花而立、凭旅而兴。但是在前些年,“杜鹃花季”景区服务工作,主要是由区管涉旅国有企业负责。为增强全区各级党组织创先争优、服务大局的工作意识,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在助力百里杜鹃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百里杜鹃管理区根据景区旅游资源和游客分布情况,整合资源在普底、金坡两个核心景区建成5个“党员志愿服务驿站”。驿站按照“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服务内容,设置多个配套功能区,为游客提供歇脚休息、饮用热水、行李存放、应急药品、失物招领等“5+X”服务,随时随地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自驿站设立以来,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组织部联合区直机关党委、群团工作部和卫健局,每年从区直机关选派9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以及青年志愿者和医护志愿者固定入驻驿站“零距离”提供服务。依托“党员志愿服务驿站”,通过开展“满意在景区·党员在行动”活动,以“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的形式,引导30家区直机关单位利用周末和清明假期到驿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游客8万余人次。
建好乡村振兴“推介台”,兴产业促增收。每年的杜鹃花季,景区接待游客量达200多万人,如何接住这“泼天富贵”,把“旅游流量”变成“消费增量”,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是百里杜鹃管理区一直思考的课题。从去年开始,百里杜鹃管理区探索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推介官评选机制,围绕产业基础、产业特色、产业规划等内容,组织12名熟悉村情实际、懂电商运营、语言表达流畅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在旅游热季到“党员志愿服务驿站”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推动党组织书记主动对接旅游市场,抓住“流量”开拓产品销售渠道。驿站一头连着旅游服务,一头连着乡村振兴。景区开园20天,11个村集体经济实体通过推介活动销售腊肉、辣椒、豆干等农特产品,吸引3000余名游客入住民宿,实现经营性收入40余万元,带动130余户群众增收57万元。“通过在驿站内开展宣传推介,既能提升本土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点知名度,带动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又能丰富景区旅游商品种类,满足游客消费体验,是实实在在的‘双赢’。”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组织部副部长表示。
打造能力锻造“练兵场”,长才干转作风。随着盛花期的到来,景区也迎来了人流高峰期。百里杜鹃管理区将两个景区划分为16个“微网格”,并从区直单位抽派30余名党员干部到景区网格参与旅游咨询、停车引导、秩序维护、市场整治等服务工作,推动工作下沉到网格,旅游服务下沉到网格,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格事尽知”的服务机制,以干部作风转变带动旅游秩序好转、旅游服务提升。同时,百里杜鹃管理区建立党员干部服务跟踪机制,成立作风监督组、设置“驿站意见登记簿”,通过现场反馈、线上咨询、热线电话等方式,广泛采集游客对党员干部服务情况的反馈评价。这些评价将作为组织部门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实绩表现和为党员干部“精准画像”的重要标准,助力在旅游服务一线培养、历练、识别干部。如今,“党员志愿服务驿站”不仅是游客歇脚休息的港湾,也成了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练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