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正、树绩以实,既是政治标线,也是行动准绳。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务必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根本问题,以正的导向、实的作风、严的标准,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正是立身之本,心正则政清。政绩观直接反映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政绩观端正与否,影响干部个人成长,事关党和人民事业成败。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揆诸现实,有的干部热衷“造盆景”“刷数据”,根源在于党性修养不足、理想信念动摇。要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管根本、保方向的基础工作来抓,把党的价值追求植入灵魂深处,深刻认识职责所系是群众所盼、发展所需,从而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把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融入日常、抓在平常,结合党内政治生活、日常调查研究、党员教育培训等工作,引导监督干部始终将“人民至上”镌刻于心,常念“民之所忧”、笃行“民之所盼”,让每一项决策都经得起“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检验。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越是发展新常态、改革再攻坚,越要营造“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的浓厚氛围,树牢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对那些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甘当“栽树人”,注重打基础利长远的干部,高看一看;对那些敢于打破思维定式、跳出路径依赖,敢创敢干、敢为人先,创新求变、锐意改革的干部,厚爱几分;对那些工作面前推脱推诿、面对难题绕道而行,好大喜功、贪大求洋,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敲响警钟。实干是收获政绩最靠谱的“捷径”,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真抓实干凝心聚力、以奋斗姿态干事创业,推动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
为政之要,关键在民。党员、干部的政绩,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要让群众口碑体现分量,坚持以“群众盼什么、我们干什么,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原则看待干部,把那些下到群众地头、抓在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办好民生上心事、群众心上事。让政绩考评科学规范,不简单关注数字指标、面上工程,而是将推动发展的程度、深化改革的力度、保障民生的温度作为评判准则,切实以“考核尺”丈量“民生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