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我与乡村的故事:初遇、相伴、成长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选调生 张佳瑞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广袤的乡村田野上,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奋斗的足迹,每一缕炊烟都萦绕着生活的烟火。对于选调生而言,乡村不仅是工作的热土,更是心灵的归处。若你愿意停下匆匆脚步,且听我将这浸润着汗水与温情、交织着挑战与希望的乡村故事,娓娓道来。​ ​

初遇,心与土的交融

在学校里读过的乡村振兴文章,终究还是要在晒得滚烫的稻田里接受考验。

初到基层,本领恐慌、经验不足、语言障碍等一系列问题标签打在身上,让我一时手足无措。“哈哈!小张你刚来没多久,我再给你讲些我们村的具体情况”“你们年轻人想法多,如果对村里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和想法,直接和我说”……从第一次下乡分不清韭菜和麦苗的尴尬,到后来熟稔地挑选皮薄、汁水多、甜度足的梨子,从第一次下地被绊倒摔了个满身泥的窘态,到后来有条不紊地参与采摘、运输的高效协作,我渐渐地从大家口中的“那个小女孩”转变为懂农业、爱农村的“村里人”,幸福在我心里发了芽、结了果。

相伴,情与梦的交织

要学会用行动和耳朵“称一称”民意的分量,那些一举一动、三言两语中便藏着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走在村里,总会有调皮的孩童突然窜出,挂在我胳膊上追问“姐姐啥时候再举办晚会呀”;阿姨会拽住我的衣角将温热的红薯硬塞进我手里,“尝尝自家烤的,比城里卖的甜”;树荫下纳凉的大叔们见我路过,会拍着身旁石凳喊“来坐会儿,给你讲讲咱们村当年的故事”……每当暮色染红炊烟,我总会在日记本上记下当天的“新发现”——王婶家孙子考上重点高中缺学费,村西头的老树该修剪枝丫了……这些写满方言的“民生清单”,早已成为我心里沉甸甸的责任。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不只是用脚步丈量的距离,更是用真情焐热的人心,这份在泥土芬芳中生长的情谊,将永远是我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成长,汗与泪的洗礼

看着老干部手掌的水泡变成老茧时,终于明白了“泥腿子干部”不是戏称而是勋章。

基层的日子,就像一场不停歇的修行。调解村民土地纠纷时,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星子几乎喷到脸上;推广新种植技术,被指着鼻子说“城里来的娃娃懂啥种地”;为了修路项目跑资金,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无数个崩溃的瞬间,偷偷躲着抹眼泪,可第二天清晨,听到村口大爷喊“闺女,吃了早饭再忙吧”,看到小孩子踮着脚给我塞野花,又觉得所有委屈都化作了继续前行的动力,那些曾以为难以跨越的困境,那些流过的汗水与泪水,都成了滋养初心的养分。基层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在这里我接触到了纷繁复杂的人和事,收获了成长。未来,我将继续研读基层“无字书”,扎实走好为民路,守护土地上的草长莺飞、硕果累累。

发布人:纸昂 发布时间:2025-4-25 09:41 收藏 阅读人次:1665

初审:邱莫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