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基础,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以《规定》为指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满腔热忱解民忧、纾民困,以实际行动谋民利、惠民生,以专注执着办实事、求实效,让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在基层一线蔚然成风。
常访“地头”,沾基层泥水,听民声察实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群众声音是基层治理的“晴雨表”,是最真实的社会反馈,是做好基层工作、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既是党情民情的亲历者,也是国家政策的坚定执行者,更是维护党的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实践者。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双脚沾满泥土,让足迹遍布基层角落,主动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院落;要掌握沟通技巧,用群众听得懂、乐意听的语言交流,避免使用官话、套话,从群众关心的小事、身边事入手;要让民意诉求落地有声,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情况,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把矛盾的焦点所在弄明白;要雷厉风行、马上就办,让群众尽快看到实效;要在忙碌之余静下心来,反思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要在勤走、善问、深察、实办、常思中,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
勤动“笔头”,蘸真学墨水,转作风纾民困。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和地位,群众对干部的评价,不在墙上的标语里,而在身边的变化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抓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级干部都能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锤炼过硬本领,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清醒认识,善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确保服务“不断档”、关怀“不缺位”;要精准把脉需求,实施靶向施策,摒弃“一刀切”思维,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解剖麻雀”式调研,找准症结、分类施策;要强化作风建设,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待权力,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态度对待群众,做到公私分明、清正廉洁,以良好作风赢得群众口碑。
高垒“案头”,饮制度活水,筑强基聚民心。“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制度建设是保障基层人民群众的“防护网”,只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贴近实际、符合民意的制度体系,才能确保基层治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制度治本理念,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以法治化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健全议事协商制度,让群众“说了算”, 推广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模式,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程序,确保决策民主、执行透明;要完善矛盾调处机制, 构建多元解纷体系;要强化监督考核体系,让干部“有担当”, 建立双向评价制度,将民生实事办理、矛盾纠纷化解等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倒逼责任落实,把群众认可的好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真正让基层善治可持续、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