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持续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积极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窗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广大党员干部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打好“组合拳”,写实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字篇。
强化政策扶持,让保障体系更牢。“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残疾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更需要政策的倾斜与呵护。从为残疾人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到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从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到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暖心政策,如冬日暖阳,照亮了残疾人的生活,为他们的基本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让他们甜在嘴里、暖在心里。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通过一线调研深入了解残疾人群体的实际需求,积极推动各项惠残政策的制定与完善,确保政策的覆盖面更广、精准度更高、实效性更强。同时,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知晓政策、享受政策,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让残疾人的生活更有尊严、更有底气、更有保障。
强化就业帮扶,让增收渠道更宽。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残疾人就业是实现残疾人自身权利和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从成立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到开展“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从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到开发适宜残疾人的辅助性就业岗位……一系列就业帮扶举措,为残疾人打开了一扇通向美好生活的大门。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积极挖掘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要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提供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支持,帮助残疾人实现自主创业。此外,还要关注残疾人就业过程中的权益保障问题,为他们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让残疾人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增收致富,在实现自立自强的同时也实现人生价值、成就出彩人生。
强化关爱服务,让社会氛围更暖。“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残疾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关心与关爱。从为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到打造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从组织残疾人参加文化艺术活动,到开展“爱心助残”志愿服务……一次次关爱行动,传递着社会的温暖与善意,让残疾人感受到自己与健全人一样,都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积极参与助残公益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助残事业,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活动,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让残疾人在充满爱的社会氛围中重拾生活信念,勇敢追逐梦想,拥抱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