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遵循。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广大党员干部要扛牢扛实政治责任,精准把握机遇、精耕基层沃土、精心解决问题,让全面深化改革向“精”而行。
锚定前进方向,在久久为功中精准把握机遇。事业是干出来的,成绩是拼出来的。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一系列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真抓实干。全面深化改革没有捷径可走,党员干部要克服“推一下动一下”的惰性思维,增强抓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保持抓铁有痕的劲头、踏石留印的担当,在“长抓”和“常抓”上下真功夫、实功夫,把每项任务都当作必答题,把每个环节都当成主战场,面对深水区矛盾不绕道,遭遇硬骨头难题不退缩,碰到烫手山芋不推诿,坚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既要当改革蓝图的“设计师”,精准制定施工图;更要当施工场上的“泥瓦匠”,一砖一瓦垒实在,一项一项抓落实,不达目标不罢休,用“辛苦指数”换取改革攻坚的“突破指数”、造福群众的“幸福指数”,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新时代改革征程上最鲜亮的底色。
扛起责任担当,在孜孜不倦中精耕基层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进入改革攻坚期,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看病上学、养老就业,桩桩件件都是改革的重点难点,也是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尺。对此,在制定改革政策时,必须紧扣民生需求,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改起,敞开大门听意见,蹲下身子找问题,把政策制定得更加符合地方实际,让每项改革都贴着民心走。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敢啃硬骨头,敢闯深水区,把难点痛点变成突破点,实打实地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要让基层干部来评判改革成效,让普通群众来打分评价,让企业商户来反馈感受,看改革政策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减轻了基层负担,是否提高了办事效率,是否带来了真实惠,让每一项改革都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检验、时间检验。
坚持系统思维,在步步为营中精心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我们能够闯难关、攻堡垒,打破制约发展的坚冰,靠的是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各地各部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让改革红利不断涌现。深化改革就要用改革思维推进改革,以创新不止的坚定信念,重点突破、系统突破、长效突破,强化全局意识、战略眼光,统筹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承受度的关系,着力形成好的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推进策略。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坚持系统集成、注重协同的工作理念,从整体上谋划和推进改革工作,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打破部门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建立完善督办考核机制,定期评估工作进展,精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持续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联动的协同工作格局,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推动改革举措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