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推动构建“家门口”助餐体系,托起社区为民服务的“幸福餐盘”。
民呼我应 系统谋划布局
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立足群众需求,构建覆盖城区、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助餐服务网络体系。摸清需求,科学布局。开展社区食堂专项调研,摸清居民就餐需求,精选6个地理位置优越、居民需求集中的社区,整合现有资源,科学改建新建,打造标准化制餐食堂,其余13个社区同步设置助餐点,构建“集中制餐+分散助餐”服务网络。精准定位,形成品牌。以满足不同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全方位践行“温暖每一位居民”的品牌理念,将全区社区食堂统一命名为“独家关爱”社区食堂,设计专属视觉标识,加强标准化宣传推广,采取“线上新媒体传播+线下沉浸式体验”,塑造品牌形象。全域覆盖,闭环服务。动态分析助餐需求,制定个性化配餐方案,推行“中央厨房+助餐点+入户配送”三级配餐服务模式,建立扫码评价、现场反馈等意见收集机制,持续优化菜品与服务,形成“需求—供给—反馈—提升”全流程闭环,保障助餐服务优质、高效、可持续。
多元参与 优化运营模式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将社区食堂纳入年度服务民生实事清单,推动各类资源汇聚,增强食堂发展活力。政府搭台强保障。采取公建民营、政策倾斜等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引进资质齐全、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运营管理,统筹消防、市场监督、卫生健康等部门精细指导,提供免费租赁以及水电暖优惠等扶持性补贴,全方位为社区食堂保驾护航。市场运作添动能。鼓励社区食堂运营企业拓展客户群体和服务半径,开发学生营养餐、低糖长者餐、职工快捷餐等差异化套餐,价格低于市场价20%。提供卤制品、小碗菜、饮品、定制糕点等增值服务,延伸非就餐时段服务范围,利用盈利结余补贴老年人低价用餐,让社区食堂实现“微利可持续”。社区协同扩效能。以建好社区食堂为切入点,拓展社区党群服务阵地,聚焦高频服务需求,创新“社区食堂+养老服务”“社区食堂+文化浸润”等模式,常态化组织开展健康讲座、膳食沙龙等活动,让居民在茶余饭后享受到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持续释放社区食堂最大效能。
公益助力 提升服务质效
发挥社区食堂“一核多元”公益枢纽作用,以助餐服务为纽带,提升其他服务功能,增强居民幸福指数。搭建爱心公益桥梁。携手公益组织,实施“爱心助餐行动”项目,针对环卫工人等群体,开展夏天送清凉茶、冬天送暖身茶、元宵节送汤圆、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五送”活动,传递爱心和温暖。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培育社区“老年互助会”“巧管家”等志愿服务团队,构建“居民点单—食堂派单—志愿者接单”精准服务链,为特殊群体提供送餐服务。升级邻里互助平台,依托社区食堂开设“时间银行服务站”、建立“楼栋技能共享库”,居民可发布、认领微心愿,实现食堂场景与志愿网络深度融合。扩大暖心关爱行动。拓展“独家关爱”行动至外卖员群体,开设“错峰暖心窗口”,设立“骑士驿站”专区,供应高热量便携餐品及免费续饮服务,配备快充设备、医药箱及10分钟快速取餐通道,实现社区食堂与社会关爱双向延伸,助推办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