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我在村里很幸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开赞喀拉村驻村选调生 达红娟 苏璠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春播秋收,寒来暑往。当晨光再次照亮村委会斑驳的砖墙,翻开沾满泥土的工作日志,那些在田间地头奔走的脚印,与村民们促膝长谈的夜晚,还有面对困难时的焦灼与突破后的喜悦,都化作驻村岁月里最珍贵的记忆。

初来的泥土味(2024年9月)​

卡车碾过最后一道车辙时,雪山在暮色里泛着冷光。我攥着帆布包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开赞喀拉村部门口,裤脚很快沾上第一块泥——那是帮老乡卸冬储白菜时蹭上的。村支书递来的搪瓷杯里飘着砖茶味,他指着墙上的网格图:“丫头,这23户的小麦补贴得挨着核。”​

第二天跟着入户,哈萨克族大妈递来的奶疙瘩还没焐热,就被一句“丫头片子懂个啥”噎在喉咙。蹲在打谷场看老乡晒玉米时,总有人用方言嘀咕:“城里来的娃,怕不是来镀金的。”直到某天帮王大爷算清了玉米补贴,他往我兜里塞了把烤花生:“妮儿,这数算得透亮。”那晚在宿舍记账本上,我画了颗带泥土的花生,旁边写着:“泥土味比镀金香。”​

冬夜的灯盏(2024年12月)​

零下25度的清晨,扫雪的铁锹声把我惊醒。推开宿舍门,看见老党员阿合买提大叔正往教室搬煤块——那是给“红领巾小课堂”生炉子。我跟着他踩碎冰壳,棉鞋里的脚趾冻得发疼,却突然想起报名选调时看过的话:“把冷板凳坐热。”​

办冬训班那晚,村委会的灯泡结着冰花。我举着投影仪教妇女们绣哈萨克族纹样,镜头扫过她们粗糙的手指,有位大姐突然问:“这花样能卖到网上?”后来我们搭起临时直播间,当她的刺绣围巾卖出第一单时,满屋子的“热瓦普”琴声差点掀翻屋顶。我躲在幕布后擦眼镜,分不清是哈气还是眼泪。​

春渠边的脚印(2025年4月)​

水渠清淤那天,我跪在渠底搬石头,胶鞋里灌满泥浆。突然听见上游喊“闸口漏了”,跟着人群跑到渠坝时,裤腿已被冰水浸透。老村长把防水布往我肩上一披:“丫头,堵缝得用胡杨枝编筐填沙袋。”我们在渠边蹲了三小时,看浑水慢慢变清,有蝌蚪从指缝间游过。​

后来在村民议事会上,有人提“要修防渗渠”。我翻出手机里的清淤照片,放大给大家看:“这是上周堵的豁口,要是修成水泥渠……”话没说完,哈萨克族大哥递来张纸条:“我家有三亩地愿意让渠”。散会后发现纸条背面画着条带浪花的水渠,落款是“牧民巴合提”。​

夏棚里的星光(2025年7月)​

草莓大棚采收前夜,我打着手电筒巡棚,撞见老张叔偷偷给苗浇水。“张婶不是怕赔钱吗?”他嘿嘿笑:“你教的滴灌法省水,这茬果比去年大一圈。”凌晨三点,我们蹲在垄间摘果,头灯照在红莓上像落了片星星。​

镇上展销会那天,我背着草莓箱挤在摊位前。有顾客嫌包装土,老张叔突然掀开毡帽:“丫头设计的标签,上面有我家羊的图案!”后来箱子空了,张婶往我兜里塞了把草莓干:“妮儿,明年咱扩两棚。”回家路上数着订单,发现掌纹里还嵌着草莓汁的红印。​

此刻坐在村部台阶上,看雪山融水漫过苜蓿地。帆布包里装着新到的辣椒种,笔记本里夹着巴合提画的水渠图——原来成长从不是突然的顿悟,而是把每粒泥土踩在鞋底,把每次委屈酿成回甘。就像渠边那株胡杨,扎根挺立,风沙不惧。

发布人:苏璠 发布时间:2025-6-13 14:07 收藏 阅读人次:4090

初审:吴晓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