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驻村日记:三面“防护墙”里的乡村振兴课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 刘晓鑫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的这两年,我经历了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也参与了护林防火期的各项工作。这些工作不仅是对自然灾害的物理防御,更是基层治理中底线思维的生动实践。乡村振兴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关乎乡村发展的未来。只有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安全保障、生态维护、民生守护等维度筑牢根基,乡村振兴才能稳步前行。

​“安全盾牌”御风雨,未雨绸缪护振兴​。防汛,关键在“防”。只有提前谋划、周密部署,才能在汛期来临之时做到从容不迫。入汛前,我们和村民们齐心协力,对村内河道进行清淤疏通,加固堤坝挡墙,仔细排查整改房屋隐患。同时,建立起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借助微信群、大喇叭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一旦出现暴雨预警,我们便挨家挨户入户,面对面提醒村民注意安全,提前引导风险区域的村民转移至村内避险点。整个汛期暴雨频繁,所幸因为前期准备扎实充分,灵水村未出现任何险情。村民们满是感慨地说:“看着村里排水系统顺畅,心里别提多踏实了!”那一刻,我深深意识到,扎实的防汛工作,不仅稳稳守护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为乡村产业发展营造了稳定的环境。只有筑牢防汛安全防线,乡村振兴的航船才能在平稳的航道上稳步推进,不被洪涝灾害的风浪干扰。​

“绿色铠甲”守青山,严防死守固根基​。清明前后,天干物燥,再加上祭祀烧纸等传统习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为了做好防火工作,我们提前一个月就行动起来。组织护林人员在进山路口设卡值守,以便及时发现火情。同时,成立村级防火巡逻队,每日穿梭在山林、田间进行巡查。清明祭祀期间,我们在村口设置卡口,认真登记回村祭祀人员信息,发放防火宣传手册,大喇叭循环播放防火知识,积极倡导文明祭祀。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整个清明防火期,灵水村未发生一起火情,山林依旧郁郁葱葱。绿水青山是乡村最宝贵的财富,守护好这片绿色,就是守护乡村振兴的生态底色。通过护林防火工作,我们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更为发展旅游、种植等乡村振兴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生屏障”阻狂风,精准预警筑防线​。大风天气常常会威胁到村民的房屋、车辆等财产安全。为了降低损失,我们与上级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一旦收到大风预警,立刻通过多种渠道向村民发布信息,提醒大家非必要不外出,将车辆停放至空旷地区,收好户外物品等。同时,对村内老旧房屋屋顶、路边广告牌进行排查加固。事实证明,及时、精准的预警和扎实的防范措施,能有效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保障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民生安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只有守护好村民的“小家”,才能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大家”力量。​

防汛、防火、应对大风,这些看似普通的基层工作,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作为乡村振兴协理员,我们将继续深深扎根基层,以“预防”为笔,以“行动”为墨,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让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发布人:用户0102 发布时间:2025-6-26 09:21 收藏 阅读人次:1185

初审:青黛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