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写在“七一”:三代人的乡村奋斗答卷

广东省博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邹采悠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了104年的奋斗征程。从南湖红船的星火到民族复兴的曙光,百年党史中,“七一”不仅是时间坐标,更是精神坐标。乡村大地上,我家三代人也用行动诠释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答卷。

爷爷的答卷:洪水当前“站出来”。1968年,惠州市惠东县遭遇严重的暴雨灾害。连日大雨让河水急剧上涨,威胁着下游数百村民的生命安全和即将成熟的稻田。在洪水冲垮土堤的危急时刻,我的爷爷作为乡村干部,带领党员干部队伍上演了一场“生死保卫战”。当决口被撕开的瞬间,爷爷振臂高呼“党员干部跟我上”,率先跃入汹涌洪流。同志们一个接一个地往下跳,他们手挽手肩并肩,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洪堤坝。大家在洪水中浸泡了数小时,不断用沙袋填补决口,成功阻挡了洪水蔓延。这种“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担当精神,正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生动体现。那年秋天,金黄的稻浪无边无际、铺满田野,村民们都说:“是那些跳进洪水的党员,给咱们抢回了口粮。”这是乡村干部最质朴的为民答卷。

爸爸的答卷:脱贫路上“沉下去”。2013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在广东省重点扶贫村——龙门县双水村,我的父亲带领扶贫工作队探索本地化脱贫路径,决定帮助村民种植年桔。那年桔子长势喜人,绿油油的枝叶间挂满了小小的果实。然而就在收获前夕,桔子树遭遇了严重的病虫害危机。大片叶子开始发黄,果实也出现了斑点,村民们急得团团转。扶贫队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骑上摩托车穿梭于山路间,带着农技师逐门逐户进行病虫害防治。雨天山路泥泞,父亲一不小心滑倒在山坡上,却仍一瘸一拐地继续前行,生怕耽误了行程……“扎根泥土、心系群众”,这恰是全国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缩影,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当年,沉甸甸的年桔压弯枝头,贫困户平均丰收4万斤,靠着这笔收入盖起了小楼,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摘下贫困帽的双水村,正是党带领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生动注脚。

我的答卷:振兴途中“活出圈”。大学毕业后,我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作为选调生派驻到拥有千年历史的博罗县湖镇镇湖镇村。与爷爷和爸爸不同,在新时代“百千万工程”的背景下,我的任务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要求后,我和村委干部决定以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创新实施“三大行动”:激活青年力量,组建壮大湖镇村青年志愿队,推动敬老助困、环境整治等民生实事落地;深挖文化根脉,修复古村落建筑群,系统梳理村史文献,活化“湖镇大鼓”“湖镇点灯”等非遗技艺,让沉睡的文化遗产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活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组织少儿红色教育活动,在东江纵队纪念馆等现场教学中,让博罗的抗日基因代代相传。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实践让古村历史根脉得以传承,也让湖镇村荣获“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荣誉。两年间,我们开展非遗课堂、民俗节庆、文化讲堂等活动40余场,从解决群众琐事到助力三产融合,我们村委团结一心、干在一线,共同推动湖镇村实现美丽蝶变。

104年来,从追求吃饱穿暖到决战脱贫攻坚,再到奋进“百千万工程”,我们的每一步跨越都印刻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让我们以奋斗之我、青春之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磅礴力量!

发布人:12371网友vggqrn 发布时间:2025-7-3 09:12 收藏 阅读人次:2672

初审:雨霖林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