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过紧日子”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效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团堡镇人民政府选调生 团堡镇野猫水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李游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要求的深入贯彻,进一步拧紧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条例》的时代内涵,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让“过紧日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效。

夯实思想之基,让“过紧日子”内化于心。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散一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攻坚克难的“传家宝”,更是拒腐防变的“必修课”。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当增强理论自觉,不断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根基。要将学习《条例》和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相结合,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算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要认真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史国史,以其中所蕴含的艰苦朴素精神为镜鉴,做到“见贤思齐焉”,及时检视校准自己的“思想坐标”。唯有如此,方能在工作中树牢“浪费就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的思想认识,在生活中将“布衣暖,菜根香”的质朴本色作为一贯追求,推动勤俭节约从道德规范升华为思想自觉。

严守规矩之尺,让“过紧日子”外化于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毛泽东主席一盏油灯照征程到周恩来总理一片菜叶抹碗底,从勤俭建国的方针到绿色发展的理念……可以看到,勤俭节约早已深深熔铸于我党基因。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当赓续红色血脉,把握时代要求,以“加减乘除”工作法,有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具体而言,一要在机制落实上做“加法”。结合工作实际,用好用足工作提示、负面清单、绩效考核等机制,全面贯彻《条例》规定,不断筑牢反对浪费的坚固堤坝;二要在公务开支上做“减法”。系统梳理各项经费支出项目,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从严从紧控制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的支出;三要在资源管理上做“乘法”。对机关环境进行“全方位体检”,通过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行无纸化办公等方式,将节约理念转化为节能成效;四要在沉疴顽疾上做“除法”。既严纠“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超标接待”等突出问题,也力破“打卡调研、陪会空转、过度留痕”等隐性浪费,以“零容忍”的态度正风肃纪。

答好民生之卷,让“过紧日子”实化于效。足国之道,节用裕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检验“紧日子”是否过好、过到位,关键在于其是否真正转化为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的实绩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为民情怀,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担当,让节约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一要聚焦民之所忧,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将投入重心放在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重点领域,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二要立足民之所需,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以共性和差异化需求为导向,将腾出的部分资金用于规划建设口袋公园、文化场馆、运动场地等项目,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要顺应民之所望,助力长期稳定发展。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需要把汇集的部分资金“精准滴灌”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重点发展领域,充分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切实以机关“紧日子”为人民换来不断流、可持续的“好日子”。

发布人:努力上稿的小李 发布时间:2025-7-3 23:36 收藏 阅读人次:2108

初审:霄冰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