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在金橘飘香中书写成长故事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三溪镇金河村驻村选调生 邓一平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4年1月,我初到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三溪镇金河村,担任的职务是村主任助理。一年多来在我眼前呈现最多的,是金河村阡陌纵横的柑橘果园。金黄的橘子把香气铺满山野,它们是村民祖祖辈辈的生计。怀揣着青春热忱来到基层,我在这里书写关于初心使命和扎根成长的故事。

以心换心:交流协调中修炼沟通之道

金河小区村居环境整治改造项目与镇党委“五清四定三美”工作并行推进,这是改善村居环境的民生工程,但在实际推进中却困难重重。就拿路灯安装位置来说,村民们各有想法,意见难以统一。有的村民担心路灯正对家门会影响休息,有的则觉得离自家门口太远,照明效果不佳,可谓众口难调。

随着质疑的声音如骤雨般袭来,我满心迷茫与无措。村党总支书记带着我,叩响一扇扇有意见的村民的家门。推开斑驳的木门,扑面而来的是带着火药味的不满,村民们激动的言辞像乱麻般缠绕,诉说着内心的焦虑。我轻轻接过话头,却没有急于辩解,只是转身为他们递上一杯热水,默默记下他们的想法。待他们情绪渐渐平息,我才细细讲述我们每个方案背后的考虑。在这你来我往的对话中,在一次次目光的交汇与碰撞里,我慢慢学会用群众的视角,去感受他们对生活的期待,理解他们的忧虑与不安。

通过不断协调,我们最终确定了让绝大多数村民满意的方案,项目也得以顺利实施。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村居环境整治改造项目顺利落地,这崭新环境中的一砖一瓦中,都凝聚着基层干部对群众的真诚和耐心,沟通的桥梁在我与村民们的共情中,悄然架起。

躬身力行:在服务为民中厚植赤子之心

临近春灌,村干部巡察沟渠畅通情况、保障灌溉用水,已然成为关乎村民一年收成的关键任务。我与几名村干部并肩在东风渠、五一支渠沿途巡察,脚下的泥土沾着晨露,每一步都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发现了几处沟渠堵塞,若不及时疏通,春灌的水流无法顺利抵达农田。我们迅速召集附近的村民,并和他们一起,组成了一支临时的疏通队伍。

在清理水草时,淤泥的腥臭扑鼻而来,污水溅在裤腿上,留下一片片污渍。从小在城市生活的我,没有干过重体力活,这样的工作难免让我心生退意。但我看着身边的村民们,他们额头布满汗珠,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依然干劲十足。我的内心涌起一股力量,握紧了铁锹,奋力向坚硬的泥沙铲去,震得虎口发麻,手臂传来阵阵酸痛。徒手搬运树枝时,粗糙的树皮划破了手指,鲜血渗出,我也顾不上疼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让沟渠恢复畅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堵塞的沟渠逐渐露出原本的模样。当第一缕水流冲破阻碍,缓缓流淌而过时,那潺潺的水声仿佛是这田野间最美妙的乐章。清澈的河水在晨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映照着每个人脸上欣慰的笑容。这一刻,所有的疲惫与辛苦都如过眼云烟,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成就感。我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疏通了几条沟渠,更是村民们在用一次次辛勤的付出守护对丰收的希望。只有躬身力行,亲自参与到群众的农耕生产中,才能切身体会到这其中的辛苦,才算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迎难而上:在攻坚克难中锤炼坚韧之志

金河村较多村民以柑橘鲜果批发为单一收入手段,由于柑橘不易保存、附加值低,农产品创收一直是金河村的老大难问题。当我通过大量的调研学习,提出了在品牌建设端打开销路的想法后,立即得到了村党总支书记的大力支持。

在镇领导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我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一方面,我引导村民与电商平台合作,拍摄精美的柑橘宣传视频,详细介绍橘乡柑橘的特色和优势,把柑橘品牌的知名度打出去,把鲜果分级销售的思路付诸实践;另一方面,主动联系三溪镇周边的水果批发商、超市,带着我们村的样品上门推销。为了提高橘乡柑橘的知名度,我依托三溪镇橘乡乐园和一年一度的“油菜花节”,策划组织了“橘香节”,邀请游客走进果园,体验采摘乐趣,品尝新鲜柑橘,在金河村打响了农旅融合的第一枪。

在打开柑橘销路的历程中,我从一个基层工作的“新兵”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战士”。金河村一片片充满希望的果园,既是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源泉,也是我攻坚克难、追逐梦想的见证。

驻村的日子里,我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摸爬滚打,在各项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从沟通协调到解决问题、从培养意志到强化责任、再到深化为民情怀,每一次的点滴经历,都是我的一次蜕变。我将继续怀揣着为民初心,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用青春和汗水交出乡村振兴亮丽答卷。

发布人:同心共筑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5-7-4 07:04 收藏 阅读人次:892

初审:霄冰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