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背包里的“微力量”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麻埠镇人民政府 任琪琪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安徽省金寨县麻埠镇的山间小路上,总能看到一群“背包式宣讲员”的身影,他们是由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网格员组成的,包里装着政策手册、民情记录本、便民服务卡等,这样接地气的微宣讲,正以“小切口”传播大道理,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背包里的“移动课堂”,让政策宣讲有温度更有深度。

“李大叔,今年养老保险开始缴费了,提倡多缴多得,我给您算算这笔明白账……”在麻埠镇鲜花岭村的茶园边,网格员刘兴俊正一边帮村民除草,一边用方言讲解养老保险新政策。这样的场景,是麻埠镇“背包式宣讲”的日常缩影。

为解决山区群众听政策难题,麻埠镇创新打造“背包式宣讲”模式,将宣讲阵地从会议室搬到茶园地头、农家院落。宣讲员们背着装有政策资料、便民工具的背包,采取围坐拉家常、板凳会、庭院课堂等形式,用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话解读政策。

为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麻埠镇建立“宣讲内容点单”机制。群众通过微信群、民情记录本等渠道“点单”,宣讲员根据需求“配菜”。针对留守老人居多的特点,宣讲员们重点宣讲养老认证、防诈骗知识;针对种植大户,则聚焦惠农政策、农技知识。今年以来,“背包式宣讲”已开展50余场,发放政策资料400余份,解答群众疑问200余条。

背包里的“民情账本”,让治理升级从被动变主动。

“以前是群众有事找干部,现在是干部主动找群众。”麻埠镇宣统委员介绍道。“背包式宣讲”不仅是政策传递的传声筒,更是为民服务的连心桥。宣讲员们在走访中同步开展民情大排查,随身携带的背包里,一本厚厚的民情记录本详细记录着群众的急难愁盼。

在一次走访中,宣讲员陈大姐听到响洪甸村多位炒茶师傅反映,夜间炒茶路灯关闭太早影响出行。当天下午,陈大姐就将问题通过“民情速报”渠道反馈至村“两委”。村党支部书记接到诉求后,立刻联系供电公司实地查看路灯线路,考虑到正值茶季,决定启用临时供电方案,将路灯关闭时间延后1小时。“今晚路灯亮到收工,再也不用打手电筒赶路了!这些背包宣讲员真是把咱茶农的事放在心上!”茶农张大叔的感慨,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麻埠镇建立“发现—交办—反馈”闭环机制,将群众诉求分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办结时限。针对留守老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问题,宣讲员们开展“一对一”帮扶,上门协助办理养老认证、医保缴费;针对群众反映的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宣讲员们联系电商平台,帮助农户打开销路,让民生清单切实转化为幸福账单。

背包里的“红色力量”,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实践。

“作为一名老党员,能为群众宣讲政策、解决困难,我觉得很有意义。”麻埠镇退休干部、宣讲员老陈说。在“背包式宣讲”队伍中,像老陈这样的党员占比超过60%,他们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党在格中引领、人在网中走动、事在网中办理”。

麻埠镇将“背包式宣讲”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在网格中建立“红色宣讲点”,把主题党日开到茶园地头、把党课讲台搬进农家小院。今年以来,已组织“党建+政策”专题宣讲12场,党员宣讲员带头领办“微心愿”56件,带动乡贤能人、退休教师等28人加入宣讲队伍。这种“党员带头、乡贤助力、群众参与”的联动模式,让党的声音既声入人心又深入人心。

为提升宣讲质效,麻埠镇建立“宣讲员培训”机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邀请党校教师、农业专家等进行政策理论与实操技能培训;村级定期组织经验分享会,让优秀宣讲员传授田间宣讲话术、矛盾调解技巧,不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一个背包、一双“铁脚板”、一颗为民心。麻埠镇的“背包式宣讲”,用最朴实的方式架起了党群连心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这抹行走在山间的“背包红”,正成为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的重要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发布人:我要上稿 发布时间:2025-7-4 08:16 收藏 阅读人次:2792

初审:向阳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