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青衿之志践初心 扎根郑陆写芳华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人民政府 苗浩禹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去年八月,我通过江苏省选调生考试,在组织的安排下来到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同时挂职董墅村党总支副书记。从校园走向田野,从理论迈向实践,这一年,我穿梭于乡村巷陌与企业车间,扎根在项目一线与材料案头,在服务发展的实践中淬炼本领,在基层广阔天地里收获成长。

在乡村阡陌间读懂振兴密码。走进董墅,雨后的青石板巷与斑驳的明清墙垣,静静地向我诉说着沉甸甸的乡土文脉——作为我国著名乡土作家高晓声故居的董墅村,不仅完整保留高晓声祖宅,还有诸多明清时期建筑民居。如何让沉睡的文化遗产唤醒乡村活力?这是我到村挂职后的第一个课题。为此,我积极协助村委,在前期举办高晓声文学奖评选、“晓声说郑陆”项目的基础上,对董墅名人文化禀赋进行深入评估研讨,力图结合村明清古建筑群、高晓声故居等文化资源,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让沉睡的老宅焕发新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村情调研是我挂职期间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了确保调研数据的真实性,我从董墅村委保留的最原始的资料看起,追根溯源、深入邻里,全面梳理人口结构、产业基础、文化资源等要素,形成详实的村情要素表及综合情况报告,为村委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村一年的挂职工作让我有幸学到了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治理优、百姓富的“董墅经验”,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知识。

在高新创建中见证蝶变力量。省高新创建是郑陆发展的“关键战役”,自2019年郑陆创成高新技术产业园以来,已连续申报五年有余,并于今年5月正式获批。作为省高新申报材料小组成员,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前往已获批省高新进行实地调研学习,犹记归来时心中满载取回的“他山之石”时沉甸甸的紧迫感,材料整理丝毫不敢怠慢。而密密麻麻的数据与指标,更是反复核查、校对的呈现。犹记得为一份关键支撑材料,与情报所专家反复推敲字句直至深夜,只为在严谨的框架内实现最精准的表达。展板设计阶段,我们跑遍区内企业、召集多部门会谈,梳理产业脉络、收集成果细节,力求将高新区的骨骼、血肉与梦想,浓缩于方寸之间。在参与撰写《优化营商环境计划》及《政策汇编》时,我曾困惑如何让“软环境”变得可感知?直到政企早餐会上,企业家们对我们高效、负责的办事程序“点赞”,我才真正读懂了高新区申报指标里蕴含的服务温度。

在经济条线中锻造服务筋骨。郑陆是苏南乡镇工业的“发源地”,目前全镇约有工业企业两千家。如何把稳郑陆经济“晴雨表”?唯有学好经发业务“必修课”。光伏备案是我最先负责的业务。近年来,户用光伏建设“合同陷阱”诈骗层出不穷,为保障我镇村民合法权益、消除安全隐患,我与同事走访调研,结合中央、省、市政策文件撰写《户用光伏准入办法》,光是安装标准的条款就修改了数十版。当看到农户拿着规范合同后放心的笑容,我明白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需要用脚丈量,更要用情打磨。作为工业“明星镇”,企业服务工作千头万绪,经发办的工作内容是十分充实、饱满的,是我成长的练兵场。通过参与企业低效用地整治,我对全镇上千家企业的经营、用地、税收数据如数家珍;通过协助制定《低效用地考核办法》,我对如何促进土地利用效能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了更深的体悟;通过每月开展投资项目固定资产催报预报工作,我对镇域经济关键经济指标有了直观的理解;通过定期走访规模企业、倾听企业诉求,让我主动去思考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服务型政府工作人员……基层干部要有“主人翁”意识,把企业的“关键小事”当作政府的“心头大事”。

基层的沃土深沉无言,却最懂耕耘者的重量。未来岁月,我愿继续以汗水浇灌这方热土,于乡村的晨曦与园区的律动间,追寻那份不负韶华的深沉回响。心之所栖,已是吾乡;情之所系,即为担当。

发布人:苗浩禹 发布时间:2025-7-8 15:13 收藏 阅读人次:1129

初审:七七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