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重庆五马:“小总管”撬动“大治理”

重庆市奉节县五马镇党委副书记 陈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李泽荣 魏时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为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重庆五马镇党委、政府创新推行一村一总管制度,构建“1+16+3+N”大调解网络,打造总管有“法”说特色品牌,让小角色发挥大作用,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微治理推动大和谐。

织密“组织网”,从单兵作战到体系协同。面对山区地广人稀、资源分散的治理难题,五马镇通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体系协同的根本转变。纵向层面,建立“镇村(社区)”两级调委会,并将16名深孚众望的乡村总管全部纳入村级调委会担任特约调解员,打造感知灵敏的基层前沿哨。横向层面,精心编织“大调解网+小调解网”两张功能互补的网络:“1+16+3+N”大调解网以镇调委会为核心,联动16个村调委会,整合法庭、司法所、派出所三大专业力量,并广泛吸纳商会、志愿者等N力量,形成“专业+社会协同”共治格局,专攻复杂矛盾;而“1+16”小调解网则由镇调委会统筹16个村调委会,聚焦化解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微矛盾,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这一纵横交织的精密治理网络,有效整合了分散资源,实现了专业力量与乡土智慧的融合共振,显著提升了山区治理的效能与韧性。

建强“生力军”,从草根能人到治理专家。五马镇探索实践的“选、育、用”全链条培养体系,推动土专家向行家里手跃升。“选”得精准,厚植乡土根基,严把入口关,选拔标准旗帜鲜明地突出口碑好、经验足、热心肠三大核心要素。优先从熟悉村情民意、拥有丰富生活阅历和调解经验的老党员、退休干部以及德才兼备的乡贤能人中推选。“育”得扎实,培育环节是土专家向行家里手蜕变的核心。五马镇打造了“周一驻庭观摩+月度法治讲堂+案例讨论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培训模式。组织总管们定期走进法庭,旁听真实案件审理与调解过程,让总管们在真实的法治场景中浸润学习。三是用得高效,明确职责闭环,确保解纷实效。全面推行“一排查二调解三回访”的精细化管理流程。赋予总管们矛盾排查员、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三重核心身份。总管主动深入网格,及时宣传最新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编织一张覆盖全面、响应迅速、化解有力的基层治理网络。

创新“方法论”,从单向灌输到多元浸润。五马镇创新普法组合拳,采用“老办法+新媒体+打卡地”激活乡村法治内生动力。巧借传统老办法,深耕场景促沉浸。五马镇敏锐抓住农村红白事人员聚集的时间点,赋予传统总管角色新使命。在仪式现场,总管们化身移动普法站,手持大喇叭,宣传土地管理法、反诈知识等,在乡土生活烟火气中开展沉浸式普法。善用现代新媒体,利用覆盖全域的农村广播系统“村村响”,精心录制并定时播放由总管主讲的普法短音频。这些音频内容精炼,语言朴实,是村民们田间地头、茶余饭后都能听到的熟悉乡音。打造特色打卡地,优化体验助感知。变被动宣讲为主动吸引,五马镇精心规划建设了3个主题鲜明的乡村法治文化打卡地。由经验丰富的总管在打卡地现场,围绕点选主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案例释法。这种你点我讲、以案说法的模式,将法律转化为生动故事和现实方案。村民在轻松氛围中,获得解决难题的法律指引。

“小总管”撬动“大治理”,成功将法治宣传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奔赴,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新格局提供了鲜活样本。“1+16+3+N”模式的价值,不仅在于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社会协同的治理体系,更在于培育了一支扎根乡土、熟悉乡情、服务乡亲的总管治理队伍,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发布人:小魏努力上稿 发布时间:2025-7-9 11:25 收藏 阅读人次:2315

初审:杰瑞 编辑:宜倍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