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强

2022年个人作品集

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以“主动”姿态 破人才活力“桎梏”

  近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陈希部长出席会议并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始终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必须主动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突破新时代人才发展中存在的被动培养机制、“拿来主义”观念、关键人才紧缺的“桎梏”,树立忧患意识,增强人才工作主动性,加快激发人才活力,驱动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才能在新时代汇聚起人才强国的磅礴力量。

  突破被动培养机制“桎梏”,主动做好顶层设计谋划。人才短缺或冗余、各行业发展失衡、区域差异大、人员流失的背后真实原因,是人才培育环节中被动培养机制作祟。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对于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也出现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转变旧的机制模式,由出现需求被动培养,到主动做出战略部署。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好充分调研工作,针对各领域人才需求以及行业发展方向,定期开展行业领域交流会,由牵头部门进行分类整理信息并制作相关调研报告,建立人才需求工作台账管理制度,按年份、季度、月份进行汇总上报,为上级部门制定自主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打下坚实基础。要发挥好高校的在人才培养中基础性作用,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针对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方向,组建由教师、学生、企业、政府等代表所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小组,广泛听取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扎实做好高等教育事业人才自主培养战略规划,培育出一批批能担时代发展大任的新人,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储备提供精准助推力。

  突破“拿来主义”观念“桎梏”,主动做到引才育才并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材造士,为国之本”。区域发展存在差异性,但是对于发展产业所需人才,各地区均抱求贤若渴的态度,一般采用丰厚的激励手段,吸引人才落地。大力引才可以解决“一时之渴”,但并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正确处理引才和育才二者之间关系,关注引才的同时也要握好主动育才这把关键“武器”,才能保证人才之源“细水长流”。要平等对待本土人才与外地人才,一味追求“外来和尚好念经”工作思路,极易导致对本土人才忽视,导致本土人才流失,因此必须提升对于本地人才的关注度,培育好本土“内力”,积极发掘潜力股,加强对本土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为本土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让本地人才、外地人才活泉充分汇流。要健全人才引进与培育人才平衡发展机制,不同区域要根据自己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做出明晰规划,避免人才引过来用不好、留不住的现象,对于引来人才不能只考虑引进,也要做好后期培育和适用的“后半篇文章”,防止英才沦为庸才,建立长效科学的自主培养机制,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释放人才活力助推地方振兴发展。

  突破关键人才紧缺“桎梏”,主动提升优势资源聚集。“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近年来,我国已经在多个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在一些高精尖的重点技术领域仍存在一定短板,存在“缺兵少将”的问题,这件事急不得,但也千万慢不得。主管部门、高校、企业等相关各方都要有紧迫感,要形成合力,以自主培养为抓手共同破局。政府主管部门要及时制订关键领域行业紧缺人才培养方案,并纳入本行业的发展规划,给予资金、政策、公共服务等专门支持,为重点领域人才打造良好环境。高校要针对关键领域进行资源配置模式创新,在各专业雨露均沾的基础上,优先保障重点领域,提升人才培养专注性,及时发掘年轻有潜力的科研人员,释放科研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力量。充分调动企业等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上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及时与主管部门、高校进行人才对接,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建设重点领域学科和专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重点领域人才自主培养早布局、早谋划、早行动,将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终能实现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集智聚力。

分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