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2022年个人作品集

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乡村振兴背后“那些事儿”

  “我种了20亩土豆,亩产达6000多斤,光这一项一年就能收入6万多元,这曾经的山药蛋蛋现在还真成了我的金疙瘩呀。”这是曾经还在为如何摘掉“穷帽子”而发愁的东八号乡坡地村村民闫爱虎现在常常说的一句话。2021年,在驻村干部的帮助指导下,闫爱虎与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合作种植土豆,收入较以前大幅度提升,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闫爱虎只是四子王旗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发展有效衔接工作中的普通的案例。现在的四子王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治理成效显著,122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全部超五万元,2021年收益达1750.1万元。这转变的背后得益于近年来四子王旗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加快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头雁”、一支好队伍、一批好人才。四子王旗将选优配强作战指挥员、培育锻造一线排头兵和打造最强战斗堡垒作为首要任务,用组织、人才“双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双保障”。2021年,以苏木乡镇换届为契机,将一批年纪轻、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干部调整到领导班子,换届后,3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30.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 98.1%,具有乡镇工作经验人员占 89.7%。同时,大力实施人才驱动战略,引进院士博士科研团队19支、高层次人才111人,6名外出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返乡创业,带回科研成果2个、投资2.3亿元,有效地发挥了人才振兴作用。

  产业要兴旺是解决农村牧区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强不强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整体效果。四子王旗将推进产业振兴和巩固产业扶贫有机衔接,通过整合专项资金、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入股龙头企业等方式,探索出光伏产业型、土地承租型、林木产业型、入股分红型、村企合作型等9种模式为主导的发展路子。全旗9家龙头企业和3个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回收、聘民为工、土地流转、资产收益等模式,带动农牧民2.3万余户,其中脱贫户和监测户5821户,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依托类型多样的天然草原优势,充分发挥地质景观、文物古迹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建成星级牧家乐95家,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8亿元,为振兴乡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乡村美丽宜居,才能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收获“绿水青山”带来的多重效益。四子王旗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严格落实禁牧与草畜平衡政策,兑现生态补助1.5亿元,公益林补贴3800万元,聘用生态护林员1280人,全旗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29.4%。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旗累计建成户厕5005个,户厕改造普及率达到39.7%。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为各苏木乡镇配发各类垃圾清扫、清运车辆400余台,垃圾箱、垃圾桶1.8万余个,覆盖121个嘎查村495个自然村,初步建立了“村收集、乡集中、旗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使乡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好转。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四子王旗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累计建成苏木乡镇文化中心16个、嘎查村级文化活动室121个、“草原书屋”136家,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和文化活动350场次,配送图书1.4万册。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各类评选活动30余次,选树先进典型286个。按照“不重复、广覆盖”的原则,向偏远地区和公共文化服务薄弱地区,以小规模、多场次的形式,开展“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活动,累计下乡演出120多场,观众达5万余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分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