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雷

2022年个人作品集

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从“桂珍精神”中读懂弥足“珍”“贵”

  党的二十大代表刘桂珍同志,40余年来,牢牢扎根在山西省代县段家湾村,“瘦小身躯”的她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十里八乡数得上的美丽村。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我们要从“桂珍精神”中读懂弥足“珍”“贵”,做到一生坚守、为民奉献、开拓进取,以无怨无悔之姿态撑起百姓的“红火日子”。

  从“一生坚守”的信念之“珍”,读懂“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初心之“贵”。“多亏了桂珍。”村民口中经常念叨。44年来,“大山的女儿”刘桂珍,“暂时代个课,就代了29年”,“当了25年村党支部书记,18年村委会主任”,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扎根基层“一肩挑五担”,从乡村医生、代课教师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默默穿梭于阡陌纵横,奔走于村头巷尾。“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我们要汲取刘桂珍身上“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责任感,始终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用一生来坚守和化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走进群众的“门槛”、走进群众的“心坎”。

  从“敢闯敢试”的担当之“珍”,读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实干之“贵”。在《亮剑》中,李云龙有这样一句台词:“逢敌必亮剑,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脸,丢脸的是不敢亮剑。”面对“抬头看大山、低头见石头”的段家湾村,刘桂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带头承包了3分河滩地种上了油松树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她的带领下,全村种了4000亩沙棘、120亩苗木,到2017年底,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广大基层干部要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魄力和前进姿态,敢于踏进无人区,敢于啃下“硬骨头”,敢于把自己的火热青春投身到祖国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从“枝叶关情”的初心之“珍”,读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奉献之“贵”。段家湾村,72岁的李长来说:“桂珍给我看了十几年病,有时看我生活困难还倒贴医药费。不光对我,对其他人也一样。”1978年,因群众看病不方便,刘桂珍当起了乡村赤脚医生,一干就是40多年。有人问,一辈子都在大山里付出辛劳,值得吗?刘桂珍说:“我觉着值。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就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所聚、党心必往,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从刘桂珍身上学习感悟“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奉献精神,时刻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善于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以舍弃“小我”、追求“大我”之姿,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

分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