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露路

2022年个人作品集

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基层“小林” 学榜样把梦想写在大地上

  近期,党的二十大献礼剧《县委大院》在各大平台热播,该剧详细讲述了基层干部团结群众、解燃眉之急、探讨发展大计、共建光明县的故事,展现了新时期基层干部新风貌,迅速吸引了不少眼球,收视率稳居榜首。林志为从“大院”走向“驻村书记”,且实施精准扶贫,展现出新时代党员干部敢担当、能作为的精神风貌,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唱响时代最强音,以情感共融弘扬社会正能量。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榜样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更是催人奋进的正能量。作为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要以榜样为镜,向标杆看齐,认真学习榜样精神,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在基层建功,在砥砺奋进中树立起共产党人的先锋形象。

  “没有什么追求,比奉献农民更有意义”。学榜样秉持“时时放心不下”的民本情怀,筑悠悠鱼水情 。今年82岁的赵亚夫与土地打交道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个甲子,2002年,赵亚夫退休了,但他却退而不休,主动来到了当时镇江茅山老区最穷的戴庄义务服务,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农村,与农民一样在地里摸爬。“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不论是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重返梁家河的调研,还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105次的“人民”字样,无一不诠释着共产党人“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民本情怀。“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广大基层干部要做“人民至上”的“维护者”和“践行者”,用行走的脚步丈量村子的范围,用入户的身影换取群众的认可,走到人民群众身边去,关注民生热点,掌握民生实事,在乡村振兴伟大新征程中,以百姓心为心,坚持当“老百姓的官”,在为民道路上无我奉献。

  “没有什么本色,比乡村泥土更加厚实”。学榜样走好“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之路,展殷殷为民志。赵亚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一年365天,他有300多天都在田里,有人粗略地计算过他下乡走过的路,可绕地球好几圈。“泥土是我的本色,我要扎根田地,让农民收获满屋财富!”赵亚夫说。在基层工作中,有的年轻同志不缺干劲缺韧劲,不缺活力缺定力,最缺的是实践经验,特别是在急难险重工作中经风雨、见世面的经历。从战国赵括的“纸上谈兵”到两晋学士的“虚谈废务”都表明,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绘不出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干不出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青年干部身处基层沃土,唯有实践,方不辜负。“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基层一线是广大党员干部磨砺本领的“练兵场”,也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只有主动甩开步子,“脱鞋下田”,坐到锅台炕边,“零距离”接触农民群众,才是“真农民”。身上的泥土味越重,和基层党员、老百姓的距离就越近,才能懂得人民。

  “没有什么境界,比心底无私更为坦荡”。学榜样淬炼“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广阔胸襟,葆拳拳赤子心。赵亚夫常常告诫自己,农民尊重你就是对你最好的报答,比金钱宝贵得多,不该拿的一分都不能拿,不该争的一分都不能争,要做一个光明磊落、无私坦荡的人。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的“三不原则”。“无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为心矣”从不准子女看“白戏”的焦裕禄,到自觉“三付饭费”的周恩来,再到“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的谷文昌,尽显正直如山的浩然正气和清廉若水的干事底气。青年干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不做“鸡脚杆子上刮油”“鹭鸶腿上劈精肉”等看似利己实则惹火烧身的“傻事”,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分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