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政府工作报告“数”说“为民之声”
全国两会上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列举出了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这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担当作为,也是令人民喜笑颜开的幸福生活。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读懂这些数字背后的为民之声,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涵养“察民情、想民盼”的公仆情怀;要看到增进的民生福祉,激发党员干部“纾民困、解民忧”的干事热情;要紧紧依靠人民,永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之情。从“成绩”中悟干事秘诀,凝聚起人民伟力,助力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要听到政府工作报告“数”说的“人民至上”之声,察民情、想民盼,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公仆情怀。过去一年,延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共向1000多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过去五年,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被温暖的亿万人民,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感受到这些数字背后“念兹在兹”的公仆情怀,始终恪守为民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忘公仆身份,切实察民之所需。要视群众为亲人,问需于民;视群众为老师,问计于民;视群众为裁判,问效于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以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工作作风,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努力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
我们要听政府工作报告“数”说的“普惠民生”之声,纾民困、解民忧,激发“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干事热情。过去一年,向更多低收入群体发放价格补贴,约6700万人受益。过去五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93.8%提高到95.5%,持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多万学生。减税降费公平普惠、高效直达,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一条条有力政策的背后,无不彰显着我们党和国家以民为本、纾困解难的理念和决心。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与紧随党和国家的步伐,把自己的绵薄之力奉献出来,汇聚到为人民服务的大队伍中;要围绕群众关心的就医、就学、就业、住房等重点难点做好调研,切实掌握群众反馈的多样性,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能,配合好党和国家的利民惠民建设,为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要听到政府工作报告“数”说的“勠力同心”之声,凝民心、聚民力,永葆“团结一致奋前行”的鱼水之情。过去一年,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过去五年,完全化解了本世纪初形成的14486亿元金融改革历史成本。年均新增涉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超过1100万户。十年1.4亿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一份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人民的支持。正是人人都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体为上、密切配合”的自觉,我们国家才能一次次走出困境,才能一步步取得成绩。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从“成绩”中感悟干事秘诀,始终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汲取奋进动力;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保障人民权益,让党和国家自始至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让广大人民把中国梦当成是自己的幸福之梦、命运之梦、未来之梦,凝聚起热情、力量和智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