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逸涛

2023年个人作品集

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选调生 “自讨苦吃”才能“品味甘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来信中提到的“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表示肯定,并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选调生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身处最广袤的基层第一线,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仅要将“身”驻在村里,更要将“心”留在基层,当在复杂环境和吃劲岗位挖掘自身潜力,于“火热实践”中“自讨苦吃”,用自己的“辛苦指数”酿造出“人民幸福”的“甘甜”。

  耐得住清贫、受得住寂寞,在勤思苦学中坚定理想信念,点燃“报效桑梓”的热忱。选调生在学校是党员、是学生干部,来到村居一线又因“公务员”身份普遍被“高看一眼”。“头顶光环”来到基层,意气风发梦想“指点江山”,但在短暂的绚烂之后,迎面而来的却是各种不适,物质与娱乐需求难以满足,琐碎繁杂的工作更是如同一击重锤,让人头昏脑胀、身心俱疲、信念动摇。这是身份转变不可避免会遭遇的“阵痛期”,是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矣”,还是坚定信念“扶摇直上”,仅在一念之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选调生要苦学真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心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学思用贯通,把思想困惑、工作难点和现实情况相结合,做到丰盈内心、升华灵魂,激发爱乡、哺乡之情,将个人理想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相融合,品味“功成必定有我”的甘甜。

  群众在心中、脚下有泥土,在苦干实干中锻强干事本领,践行“为民造福”的宗旨。一般情况下,村居考虑选调生学历高、知识广,常常安排到文字岗位,撰写村居的宣传稿件和工作报告,导致选调生长期脱离群众,沦为敲敲打打的“码字机”,两年之后成为“理论”与“实践”,两条腿不一样长的“跛脚”干部。“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选调生在基层要敢于跳出“舒适圈”,乐于“一腿泥”“一身汗”,不怕晒黑与掉皮,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做到“真排查”“真数据”“真思考”,用心倾听村干部、田专家、老党员、特殊困难群体、土秀才等人群的意见、建议,汲取万家智慧和力量,形成上级决策的“参考文献”和为民服务的“成果综述”。要主动与村“两委”一起为村级建设、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想办法、出主意,在矛盾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用高度的责任感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烦心事、揪心事上下功夫、出实招,品味“强国有我”的甘甜。

  胸中存谋略,手中有方法,在苦思冥想中追逐复兴征程,共绘“美好生活”蓝图。“志不求易者进,事不避难者成。”“三农”工作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一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无数党员干部前仆后继,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八闽楷模”林占熺用一株株“野草”为贫困村民铺出了“致富路”,“草鞋书记”杨善洲20年如一日为荒山披上“绿装”,“时代楷模”黄文秀扎根百坭村用生命谱写了“以身报国”壮丽诗篇……精神需要传承,故事仍需讲述。当下,乡村振兴正在广袤农村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选调生要积极探索、勤于思考,及时研究党的最新政策,应时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中做到耳聪目明,拓展工作思维和视野,做到脑中有思路、心中有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运用新颖的工作理念,结合本地特点,因地制宜,在基层大展身手,品味“幸福陇上踏歌行”的甘甜。

分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