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最锋

2023年个人作品集

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致敬张富清:沿英雄足迹抵“三万里长安”

近期热映的国漫《长安三万里》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美悠长的盛唐画卷。只不过命运无常,在抵达终点“长安”之前,人们需经历“三万里长征”,也正是因为有了奋斗的足迹,我们变得更为“心安理得”。2022年12月22日,我心中的英雄——“共和国勋章”“时代楷模”等荣誉获得者张富清辞世,给我以极大触动。英雄从未远去,精神永远存续。“为党和人民矢志奋斗”是张老一生不变的信仰与追求,“无我”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主旋律”。党员同志应沿英雄“足迹”,奋勇前进,直抵“三万里长安”,将“追求卓越”镌刻心间,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动身出发时学习并内化张富清 “信仰如磐,风雨不移,甘愿为党为国牺牲一切”的思想觉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逐梦路上,请永葆初心。在一本封面翻得泛白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内页上,做着如下批注:“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短短几句话透露着张富清对党的赤诚信仰,这更是其一生的写照。坚持一年两年容易,难的是坚持一辈子,无关乎其他,靠的是一个党员必胜的坚定信念。从参战到工作再到转业退休,他用毕生年华书写“为了党和人民可以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广大党员同志应以张富清为榜样,在动身出发奔赴远方时便做到信念始终坚定,时刻叩问入党初心,永葆政治定力,在不断“践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征途中加强党性修养,涵养政治品格,做党和人民群众的“好后生”“贴心人”“先锋者”。

在徘徊茫然际学习并坚守张富清“一颗忠心永向党,名利如浮云”的意志品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张富清曾立下赫赫战功,但他绝口不提自己的战斗功绩。张老的“觉悟”让人无不动容,他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深藏功与名六十余年,他不愿给组织填任何麻烦,身上的弹痕腿疾是他作为共产党人永不磨灭的勋章。在张老的心里,永远没有“小我”,从始至终,几个子女无一人享受到父亲带来的“红利”,全部靠的是自己的勤劳努力走到现在。广大党员同志应以张富清为榜样,逐梦路上明晰自身定位,坚守“人生为一大事来”的恒心,“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决心,对党时刻保有虔诚之心、忠诚之心,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小我”成长助推“大我”成就,恪尽职守,绝不触碰纪律底线、红线,永葆清风正气。

在“直抵长安,春风得意”时学习并永葆张富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怀。“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面临转业的选择时,张富清又一次选择去啃“硬骨头”。恩施位于湖北西部边陲,来凤更是边陲中的边陲,条件极为艰苦。张老本可以选择更为稳妥,且日后更有“发展”的岗位,但就是因为这里缺干部,这里更需要去建设,他就选择了这里。他动情说道:“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就这样,张老到了来凤,每次都选条件最苦、环境最差的地方,将荣誉深埋心中,用一生去践行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他永远都是对国家的建设竭尽全力但却不愿给党、国家、人民添哪怕一丁点麻烦。广大党员同志应以张富清为榜样,即使在有所进步、突破时,也不“故步自封”,在工作中主动选择急难险重之事,压紧压实担子,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将青春年华奉献在华夏大地最需要的地方,久久为功为人民。

分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