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程 钟慧珍

2023年个人作品集

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不囿于方寸 得调研“况”味

近日,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90周年座谈会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召开。才溪乡调查是共产党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深刻诠释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重要断论。时光流转,调查研究之风一脉相承。广大党员干部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不囿于“纸上”“思维”“数量”的咫尺方寸,跳出“调研”看“调研”,在践行群众路线走深走实中品悟调研“况”味。

不囿于“纸上”之方寸,弯下身沉下心,得调研之真味。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法宝。如何让调研切实解难题,出实效,首先要做好“察准实情”这一关键性环节。能不能摸清真情况、找准真问题,就要看会不会弯下身子“看蚂蚁”、沉下心思“寻真相”。停留于案头的“纸上汇报”写不出基层的“千家万户”,写不明基层的“千丝万缕”,写不透基层的“千头万绪”。因此,要做好调研的前期“备课”,就一定要身入基层、心入一线,要带着问题去“面对面”问诊、“点对点”解剖。因此,党员干部要练就和群众拉家常打交道的基本功,只有“谈得来”才能“谈得开”,只有“能共鸣”才能“有共情”,只有坐热群众的“冷板凳”,才能听到群众的“心里话”。调研要有真味,就决不能走“雨过地皮湿”的“点水式调研”,决不能搞“挂在嘴边”“写在纸上”的“材料式调研”,而要多一些“便衣出行”,多一些“打破玻璃”,多一些“不晃虚枪”,真正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调查研究行之有道、行之有效。

不囿于“思维”之方寸,破框架转观念,得调研之全味。调查研究是一门讲究艺术性的工作,要善于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局限于“点线”之间的问题、设想“既定”的解法,就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窠臼,走进调研的“死胡同”,让调研结果“大而化之”,从而缺乏具体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调研本身是“雾里看花”的探索过程,需要跳出定式思维,打破经验主义的“框架”,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及彼“跳出问题看问题”,创新运用“技术驱动型”“现场体验型”等方式方法,进一步把“解题”思维发散,让“解题”方式多元。调研要注重解决基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诉求,就必须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就必须要树立“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理念、“反其道而行之”的观念、“点面结合谋全局”的概念。因此,在基层的实际调研中,党员干部要坚持常态化“重看起点”、制度化“再看节点”、具体化“回看堵点”,要谨记走出调研“迷宫”的关键在于积极主动面对问题,集思广益碰撞思维,突破定式敢于实践。

不囿于“数量”之方寸,出真招做潜功,得调研之实味。调查研究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不能为了“应付检查而开展,不能为了“显摆政绩而开展”。只看“数量”不讲“质量”的“一阵风”调研,只会寒了老百姓的心,失去调研的本质意义。这种类型的调研,实际上反映出党员干部作风不扎实、态度不端正、干事不牢固等问题。善思者研其因,善行者究其果。让调研走深走实就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看、去想、去完善,这个过程急不得、快不得、也贪不得。党员干部决不能为了有“显绩”傍身,就去搞“扎堆式”“多头式”的重复调研,毕竟数量上的增加并不代表着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并不代表调研的“全过程”高质量完成。相反,更重要的是要把调研工作抓在平时,考在平时,要用实实在在的潜功去理顺问题的原因,去推动工作的完成。要通过建立长效化工作机制,列出正负面清单、查摆未解决事由、健全激励惩戒举措等方式推动调查研究“实”味满满,成果丰硕。

分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