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最锋

2023年个人作品集

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基层的三堂好课:坚守、挑战与融合

十月的浙江南浔,天气已有几分寒意。这段时间以来,我时常在下班后的夜里,在寂静的乡镇小道上或是奔跑,或是漫步,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能够进一步适应环境,重塑自我,在已有的“条件”下实现更多的突破。

去年我研究生毕业,成为了一名浙江省选调生,在基层锻炼已有时日。这段时间以来,成长的喜悦当然有,但于我而言,焦虑与茫然占据的比例似乎更大一些。但好在自己逐渐能够意识到,“真刀真枪”的实践和“真心实意”的扎根才能更好更快更稳地收获“真知”,实现自我的突破。街道的这些人和事,是美丽的“意外”,填补着我的青春碎片,灌溉着我的希望幼苗,那些奋斗的历程,那些善意的提醒,那些无私的帮带……回忆本身就是一堂堂精彩纷呈的“好课”,帮助我“拨云见日”,在风雨中淬炼。

章老师的“初心”课:坚守本心,“逆流而上”

章老师并非我所挂职的街道或村(社)的干部,他是一位中学教师。因为他负责编纂我们街道的地方志书,而我恰好作为单位一分子参与其中,因此,我们有了“共事”的机会。老师不苟言笑,但似乎早已洞察一切。仍然记得那天上午,为了获取一些基础材料,章老师来到办事处走访调研。看见我忙前忙后对接交流对象时,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与肯定。他说态度决定高度,肯定我是一个细致和负责的人,鼓励我一定要坚持到底。从那之后,我开始更多地去思考干部与“干事”之间的关系。在基层单位,又或者说在我们漫长的人生篇章里,干什么事、怎么干事、为了谁干事,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尽相同,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姿态,也就基本会收获怎样的人生价值。我更加笃定,那些与自己“本职”工作关联度可能不大,但是对于地方的发展、历史的推进有助益的工作,一样值得我们用心去对待。

吴大哥的“态度”课:跳出舒适圈,追寻真挑战

在基层,我非常喜欢和有更多人生阅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前辈交流,吴大哥是其中一个。吴大哥在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中辗转多地,尝试多岗,机关和基层,均有其奋斗的痕迹。每一次的选择,信念的天平都倾斜在了更具备挑战的那一处,他也因此取得了不少“成绩”。作为“过来人”,他也非常关心我的个人想法和未来规划。在断断续续的交流中,我读懂了一门“挑战课”,那就是要在最好的年纪做最想做的事,做值得做的事,点燃青春之火,照亮青春之路。“自找苦吃”与“自我加压”显然“痛苦”,但也更值得期待,如此收获的果实也更为“香甜”。因此,我也在不断为之努力。譬如,作为一名退役士兵和选调生,我在保证基本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组织对村(社)民兵的训练,锻炼自己“多线处理”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拍摄出反应乡村治理优越性的视频,我利用休息的时间反复谋划脚本、对接演员,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与“自我否定”中强化技能本领,也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统筹协调”的能力。

老干部的“认知”课:拥抱“细节”,致力融合

在基层挂职锻炼,最明显的体会就是工作的“复杂性”与事情的“突发性”,基层人员往往需要“身兼数职”,突如其来的“急难险重”之事与细水长流的“日常平凡事”同步存在。我负责的其中一块业务是老干部工作,作为初入职场的“小白”,在服务年龄远大于我的长辈过程中,我日渐明白专注的意义,明白细节之处见功夫,心性不断被打磨优化,逐渐意识到需要在实践中适应工作,调整自我,实现个人成长与工作推进的有机“融合”。今年的重阳节,我们街道为所有离退休干部举办了茶话会,并开展调研走访活动。街道老干部的年龄普遍较大,有些甚至卧床在家,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其中,我一遍遍去打电话,对于不方便前来的老同志,一个个表示了节日的祝福。专注细节、拥抱细节,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老干部工作带给我的体会。退休的阿姨也非常关心我的工作,告诉我应该如何接待老同志,比如上下车时,应该主动去扶一把,安排走访点位时,尽量保证不绕远路,不走太久。在实践中磨砺身心,于细节中见精神,这是老干部工作给我上的又一堂“好课”。

分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