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打破基层工作的“惯性定律”

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选调生 马翔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习惯亦是如此,它像一个框架一样把我们禁锢在其中,将原本“熟悉”的优势变成“守旧”的劣势。广大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要敢于打破这种“惯性定律”,告别格式化、套路化的惯性思维,以开拓创新的锐气和敢于担当的勇气不断在工作中打开新局面。

  “思路一新万事活”,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拼劲打破“思维定式”。《尚书》有言,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想要打破思维定式,首先就需要拥有宽广知识面和内在修养的支撑。观过往创新创业者,所谓灵光乍现不过来源于他们的刻苦积累。孙家栋潜心伏案学习数载终成“牧星人”;钱学森留学钻研技术为“两弹一星”科研立下汗马功劳;唐菊兴不惧艰苦践行“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圣人固然不法古,但圣人理应鉴古,只有内在掌握了丰厚的知识,才能在过往旧知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新。视今基层干部工作者,经常从事着重复性的工作,思维与做法上存在一定的“定式”在所难免。要打破“思维定式”,就要主动向外找新知识、新方法、新路径,不断拔高思想理念的厚度,挖掘思维的深度,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广大基层干部要以“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引力,打开思想解放的闸门,结合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中提升认知境界,在点滴积累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升华,为基层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天工人巧日争新”,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闯劲打破“工作惯性”。基层工作内容往往包括入户走访群众、填写表格上报、整理台账迎检、参加工作会议等日常事务,对大多数基层干部而言,“依葫芦画瓢”基本就能摸清“套路”并完成工作,但“能完成”不代表“能干好”,没有哪一种成功是通过机械地、千篇一律地应付就能实现的。基层干部处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要想把工作干好,就要敢于打破“工作惯性”,积极拓展工作思路。比如,入户走访不能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拍照留痕,更要在调研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走近群众、深入群众;整理台账资料不能变成避实就虚的“纸上功夫”,而应学会围绕中心工作,盯紧发展滞后地方,抓紧工作薄弱环节,扣紧人民群众所想;填报表格不仅要确保数据准确、及时、有效,更要学会从数据中分析掌握情况、汲取“养分”。要敢于打破封闭区、挑战习惯性,既做工作中的“跟随者”与“观察者”,也做工作中的“思考者”与“创新者”,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闯劲找准基层发展的突破口,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打开驻村工作的新局面,真正在“从创新出发”的方法指引中“乘胜而进”。

  “百花齐放春满园”,以“绞尽脑汁寻良方”的钻劲打破“路径依赖”。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乡村振兴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毫无重点、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要坚持“一村一策”“千村千面”的谋划设计,留住形、守住魂,建设“千姿百态”“千村百景”的新农村。正如我所在的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五四村,过去集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想要发展却困难重重。但村干部们立足村情实际,敢想敢干,“由无到有”成立村水产养殖合作社,“升级迭代”引进优质蟹苗,“突破瓶颈”打开产品市场,为村集体经济拓宽发展路径,最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带领村集体经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广大基层干部不能自满于现下所获而驻足享受,也不能退缩于劈山开路的困难挑战而停滞不前,要敢于走前人未走之路,思旁人未有之思,做披荆斩棘的“开荒者”、勇于登顶的“攀山家”、“中流击水”的“弄潮儿”,在“勤耕不辍、臻于至善”中积累大量经验、打开固化思维、突破原有瓶颈,打开更多发展路径、消除各种制约因素,以一往无前的心态在乡村振兴路上开新局、辟新路、建新功。
发布人:wadeLM 发布时间:2024-1-19 09:02 收藏 阅读人次:1144

初审:余路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