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夜空中最亮的星:致郭永怀同志的一封信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委组织部 王攀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郭永怀同志勋鉴:

  虽然您离开我们已经50多年,但历史没有忘记您,祖国人民更没有忘记您。

  您是一位横跨核能技术、导弹技术、航天人造卫星领域的功勋科学家,为祖国的核弹、氢弹和卫星试验工作均作出了巨大贡献。1968年12月25日,在您不幸牺牲的20天后,您被国家追认为烈士,也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被追认为“烈士”的科学家。而同样在这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以这样的方式告慰着您的英灵。

  赤子之心,至诚报国。和您的师兄钱学森一样,面对祖国的召唤,您毅然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生活,甚至为了能够顺利“回家”,把自己数年的研究数据手稿,全部一页一页地扔进了炭火堆……当时有人劝过您:你在这里什么都有了,将来孩子在这里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什么还要回到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呢?您的回答却是:“家贫国穷,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我自认是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去和大家一起建设祖国。”是啊,一个人只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把爱国之情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事业之中,才能真正奉献自我、实现自我。于是,您回来了,这是祖国之幸、人民之幸。从此,您以身许党许国,扎根沙漠戈壁12年,投身“两弹一星”事业,“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在您的身上,“两弹一星”精神熠熠发光。在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基地,气候变化无常,冬天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40度。试验现场荒凉得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物质匮乏,当时许多研究人员都因为营养不良出现高原浮肿,50来岁的您显得特别苍老,回国时的一头黑发也早已染白。“舍小家、为大家”,在您和其他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克服了气候带来的不利因素,克服了外界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发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一道巨大的蘑菇云升起在罗布泊上空,在欢呼声中,您却累得瘫软在地。

  成功的喜悦还没有褪去,您却踏上了新的征途。因为您知道,您的使命还远远没有结束。原子弹试爆成功后,您在参与氢弹和导弹研制的相关工作之外,又参与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回到祖国的12年里,您勇于攀登、勇于挑战,长时间高密度的工作,甚至让您连家庭都没有照顾好,您就像一颗发着耀眼光芒的星星,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却照亮了祖国的整个星空。

  我深信,没有人不会被您牺牲的事迹所感动。1968年12月5日凌晨,当您乘坐的飞机在临近地面时,突然失去平衡,下坠的短短10来秒中,您做出了一个伟大的举动,和警务员牟方东合力用身体紧紧把装有重要资料的公文包护住……这是怎样的力量,才让您在牺牲之时仍惦记着最为珍贵的资料?我想,一定是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还有那忘我无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同样让我感动的,还有您的夫人李佩先生。您牺牲后,她默默地在讲台上站了一生,倾其所有,继续为祖国造就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她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是“中关村的明灯”,也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2018年,编号为212796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而编号为212797的一颗临近的小行星,也被永久地以您的夫人李佩命名。

  死亡从来不是生命的终点,被遗忘才是。您就是夜空中那最闪亮的星,是我们最应该追逐的“星”。

  您的追逐者:王攀
  2021年5月19日
发布人:23克拉 发布时间:2021-5-19 14:37 收藏 阅读人次:6352

初审:安可欣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

1李浩鹏发布时间:2021-5-20 15:15

同样是怀念郭永怀先生,你这写得太好了,我这太惭愧了。

引用 回复